2022年11月18日国内外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大事?
还记得2022年那个初冬吗?那天手机推送叮叮当当响个不停,朋友圈刷屏的都是各种爆炸性新闻。作为一个刚接触时事的小白,你可能要问:11月18日到底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别急,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
先说说国内最重磅的新闻。那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开了场发布会,宣布了优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条措施。这可是个大动作啊,直接关系到每个人出门要不要扫码、隔离要几天这些具体问题。我记得当时网上讨论特别热烈,有人拍手叫好,也有人担心会不会放得太开。
具体来说,新政策主要调整了这么几块内容:取消次密接判定,密接者的管理从"7+3"改成"5+3";风险区划分从"高、中、低"三类变成"高、低"两类;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这些变化现在回头看可能觉得没啥,但在当时可都是重大调整。
再来看看国际上的大新闻。那天泰国曼谷APEC峰会正开到关键时候,各国领导人都在讨论后疫情时代的经济复苏。最引人注目的是中美两国元首的会晤,这是拜登就任总统后第一次面对面跟咱们领导人谈。聊了三个多小时,从谈到经贸合作,气氛据说比预想的要缓和些。
说到经济方面,11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个挺有意思的波动。在岸人民币收报7.1299,比前一天跌了超过200个基点。当时美联储还在疯狂加息,全球货币市场都跟着抖三抖。很多做外贸的朋友那段时间天天盯着汇率看,生怕一不留神利润就被汇率吃掉了。
科技圈也有大动静。小米集团这天公布了三季度财报,营收704.7亿元,同比下滑9.7%。雷军当时说正在推进"规模与利润并重"的新经营策略。手机行业那会儿确实不好过,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连续五个季度下滑,各家都在想办法过冬。
同一天网易和暴雪突然宣布分手,这事在游戏圈炸了锅。合作14年的《魔兽世界》《守望先锋》这些游戏都要停服,玩家们直接懵了。现在回头看,这场分手其实早有征兆,暴雪当时提出的续约条件据说特别苛刻。
体育迷们那天应该记得卡塔尔世界杯倒计时2天的消息。虽然开幕式是20号,但18号各队都到了最后备战阶段。最搞笑的是网上疯传C罗接受采访炮轰曼联,后来证实是假新闻。那段时间足球相关的消息真真假假特别多,吃瓜群众都看花了眼。
国内足球也有新闻。中国足协18号开了会,说要开展青少年足球联赛。当时很多人吐槽说中国足球的问题根本不是缺联赛,而是整个青训体系有问题。现在回头看,那次会议确实没解决啥实质性问题。
娱乐圈那天最热闹的是大S和汪小菲的离婚后续。台媒爆出汪小菲拖欠抚养费,他直接在微博上开喷,晒出一堆购物清单。这个瓜后来吃了小半年,各种反转看得人目瞪口呆。现在想想,明星家务事能闹成这样也是少见。
说到社会新闻,11月18日乌鲁木齐火灾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这场火灾造成10人死亡,9人受伤,后来引发了关于疫情防控下消防通道畅通问题的大讨论。这件事也成了后来防疫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节点。
国际上还有个容易被忽略但很重要的事。波兰境内遭导弹袭击的调查结果这天公布了,确认是乌克兰防空导弹误射。要知道事发时正值俄乌冲突敏感期,差点引发北约直接介入。现在想想都后怕,要是当时处理不好,搞不好就演变成更大规模的冲突了。
科技领域还有个趣闻。马斯克恢复特朗普推特账号这天又上热搜了。这位新老板入主推特后各种魔改平台规则,搞得鸡飞狗跳。最搞笑的是他发起投票让网友决定要不要恢复特朗普账号,最后51.8%的人赞成。这种重大决策靠网友投票,也就马斯克干得出来。
说到投票,那天马来西亚大选计票正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后来安瓦尔当上总理,结束了该国政治动荡。可能很多人不关心马来西亚政局,但这个东南亚国家其实是中国重要贸易伙伴,它的稳定对我们也有影响。
财经方面,18号债市出现大幅波动,很多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突然下跌。这事后来被称作"理财赎回潮"的开端,很多从没亏过钱的中产突然发现R2级理财也能亏钱。要我说啊,这次事件给所有人上了一堂生动的风险教育课。
那天还有个冷门但有意思的科技新闻。NASA的阿尔忒弥斯1号任务终于要发射了。这个绕月飞行测试虽然比原计划推迟了好多次,但为后来的载人登月计划铺了路。现在回头看,2022年真是太空探索大年,各国都在加速布局太空竞赛。
国内教育领域,18号多个省市发布了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我记得当时数据出来大家都惊了,预计突破500万大关。现在研究生学历越来越不值钱,但报考人数却年年涨,这种矛盾现象挺值得思考的。
最后说个轻松点的。那天《阿凡达2》终于确定内地定档12月16日。这片子从2009年等到2022年,影迷们都快等哭了。虽然最后票房没达到预期,但能在疫情期间看到这样的大片上映,对电影行业来说也是个积极信号。
这么捋下来,2022年11月18日还真是个多事之秋啊。从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到国际峰会,从娱乐圈大瓜到财经市场波动,方方面面都有大事发生。现在回想起来,很多事件其实互为因果,共同塑造了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
作为过来人,我觉得关注时事最重要的不是死记硬背日期事件,而是理解事件之间的关联性。比如防疫政策调整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基于之前几个月的疫情数据和经济社会压力。再比如国际政治上的风吹草动,最终都可能影响到普通人的钱袋子。
对了,说到理解时事,有个小技巧分享给大家:看新闻要连起来看,别孤立地看待单个事件;多问几个为什么,想想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保持独立思考,别被带节奏。这些方法比单纯记住某年某月发生了什么要有用得多。
那天发生的事情现在大多已经有了后续发展。防疫政策继续优化,APEC会议达成的共识正在落实,那些娱乐八卦也有了新剧情。作为观察者,我们既要关注当下,也要有历史眼光,这样才能真正看懂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