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经常一觉醒来,感觉比没睡还累?明明睡了8小时,却因为整晚做梦像演连续剧一样,第二天头昏脑涨?别急,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为啥有人会天天做梦像打卡上班,顺便奉上实操性超强的改善方案!
先说结论:所有人每天晚上都会做梦!没错,就算你觉得自己"从来不做梦",其实只是不记得而已。咱们的睡眠周期大概90分钟一轮,每轮都会经历快速眼动期(REM睡眠),这时候大脑活跃度堪比清醒状态,做梦就发生在这个阶段。正常人每晚会有4-6个梦境,加起来能有两个小时在做梦呢!
重点来了!记住梦境通常有三种情况:
- 在REM阶段突然醒来:比如闹钟响的时候正好卡在梦境高潮
- 睡眠质量差:深度睡眠不足导致REM比例异常升高
- 情绪波动大:压力、焦虑会让梦境更激烈更容易被记住
如果你属于那种连三年前的梦都能详细复述的类型,大概率踩了这些雷:
这里要划重点了!单纯的多梦不算病,但要是出现以下情况就得注意:
- 梦境导致持续睡眠不足超过一个月
- 经常做重复性噩梦惊醒后心悸出汗
- 白天出现幻觉或记忆混乱
下面这些方法都是我采访了睡眠科医生+亲身试验过的,从易到难排列:
别笑!真的管用!具体操作:
- 提前关掉所有电子设备(手机放客厅!)
- 用40℃温水泡脚10分钟
- 做5分钟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
- 读纸质书直到有困意(别选悬疑小说!)
花小钱办大事的改造方案:
- 换遮光率99%以上的窗帘
- 保持室温在18-22℃(这个温度区间REM睡眠最少)
- 白噪音机器比耳塞更实用(下雨声实测最助眠)
- 把闹钟调成渐强模式避免突然惊醒
你可能没想到这些食物会刺激梦境:
- 晚餐吃高GI食物(血糖波动影响睡眠周期)
- 睡前4小时喝含咖啡因饮品(包括奶茶!)
- 晚上吃辛辣食物(身体发热会延长REM睡眠)
这里集中回答几个高频问题:
正好相反!做梦是大脑在整理记忆,就像电脑碎片整理程序。2019年《自然》杂志的研究发现,REM睡眠时海马体会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所以学生党适当做梦反而有助于学习。
这是因为记忆再激活机制在作祟——大脑倾向于处理情绪强烈的记忆。童年经历往往带有更原始的情感印记,当近期发生相似情绪事件时,这些陈年记忆就会被翻出来"重新编码"。
确实有清醒梦这种操作!通过训练可以做到在梦中保持意识清醒,具体方法包括:
- 白天频繁检查现实(看手表、按开关培养怀疑习惯)
- 睡醒后立即记录梦境细节
- 尝试在梦中做数学题(这招能快速触发清醒)
针对几种棘手情况的对策:
心理学有个剧本重写疗法超有效:
- 把噩梦详细写下来
- 给故事改个圆满结局
- 睡前朗读新版本3遍
这是因为午睡容易直接进入REM睡眠(睡眠惰性现象)。建议:
- 控制在20-30分钟内(别超过这个时间)
- 采用咖啡盹法:喝咖啡后立即小睡(咖啡因20分钟后才起效)
- 避免下午3点后午睡
其实吧,做梦就像大脑的夜间大扫除,只要不影响白天状态真不用太在意。我有个朋友曾经特别焦虑自己天天做梦,后来发现是智能手环的睡眠监测功能给闹的——现在关了数据反而睡得更香。有时候啊,放过自己就是最好的助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