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老黄历查询吉日宜忌大全到底该怎么用?
你是不是经常听老一辈说"今天日子不好别出门"?或者准备结婚搬家时被要求"必须选个黄道吉日"?这些讲究到底从哪来的啊?作为一个刚接触老黄历的小白,我当初也是一头雾水,直到花三个月研究才搞明白这套老祖宗的智慧。今天就把这些门道掰开了揉碎了讲给你听。
先说说老黄历是啥玩意儿。简单说就是古人把每天适合干啥、忌讳干啥都记在本本上,有点像现在的日程表。但人家这个日程表可讲究了,结合了天干地支、五行八卦、二十八星宿这些玄乎玩意儿。2018年那版特别火,因为那年是戊戌年,天干地支组合比较特殊。
要查老黄历首先得知道几个基本概念。天干就是甲乙丙丁那些,地支是子丑寅卯这些,2018年2月4号立春之后才算戊戌年。还有个黄道吉日的说法,不是说黄道那天都吉利,得看具体时辰和你要办的事儿。比如适合结婚的日子可能不适合动土,这个后面细说。
查日子主要看三个部分:宜忌、冲煞和神位。宜忌最好懂,写着"宜嫁娶"就是适合结婚,"忌开市"就是别开店。冲煞是说这天和哪些属相犯冲,比如"冲鼠"就是属鼠的人这天要小心。神位比较复杂,简单理解就是神仙值班表,不同神仙管不同事。
2018年整年的吉日分布挺有意思。正月里好日子特别多,尤其是正月初六、十六这些带六的日子。但要注意啊,正月结婚的讲究特别多,新娘出门要撑红伞、新房镜子得蒙红布,现在年轻人可能觉得麻烦。四月份好日子集中在清明后,那会儿天气转暖,确实适合办喜事。
说到结婚选日子,这里头门道可深了。除了看老黄历,还得合八字。我见过有人光选日子就花了半年,最后定在2018年9月9日,取"长长久久"的意思。其实现在很多婚庆公司都提供选日子服务,他们会把老黄历和现代日历结合着看,省事不少。
搬家选日子又是另一套讲究。2018年老黄历里特别标注"入宅吉日",要选"天德""月德"这些吉神当值的日子。有个朋友不信邪,非要选个"平日"搬家,结果搬完三个月公司就倒闭了。当然这可能纯属巧合,但宁可信其有对吧?
开业选日子更讲究。得看老板八字,还要避开"五黄煞"这些凶煞。2018年5月份特别多开店选在18号,因为"我要发"嘛。但老黄历显示那天其实是"平日",不算特别好。后来观察发现,选那天的店铺确实关门的比较多,玄学这东西有时候真说不清。
现在说说怎么避开凶日。老黄历里标注"诸事不宜"的日子千万别硬来,我舅当年就是在这样的日子执意出门谈生意,结果遇到车祸。还有"三娘煞"这种特殊日子,2018年共有24天,适合在家宅着。如果实在要在凶日办事,可以请风水先生做做法事化解。
你可能要问,现在都2025年了,为啥还要看2018年老黄历?其实这种传统历法讲究的是循环规律,每60年一个甲子轮回。2018年的某些天象组合和2028年会很相似,懂行的会参考着用。而且很多老一辈就认这个,咱们年轻人了解下没坏处。
具体到每天怎么查,这里教个简单方法。比如查2018年5月20日,先找到五月那页,看二十号那天的记载。那天写着"宜嫁娶、纳采",说明适合结婚订婚;"忌开市、安葬",开店和下葬就别选这天。还标注"冲马煞南",属马的要注意,南方位别动土。
有个常见误区要提醒。不是所有带8的日子都好,2018年8月18日看着吉利吧?其实老黄历显示那是"破日",诸事不宜。还有人说双春年(一年两个立春)适合结婚,其实2018年不是双春年,2017年才是。这些细节不注意容易闹笑话。
不同地区用法也有差异。广东人特别看重"通胜"(就是老黄历的粤语叫法),连打麻将都要看日子。江浙一带更重视"杨公忌日",一年有13天绝对不办事。北方有些地方还讲究"红沙日",2018年这些日子都标得清清楚楚。
现在网上能下载电子版老黄历,但2018年那会儿流行纸质版,书店都卖断货过。正版的老黄历封面是红色的,盗版的颜色偏暗。内页排版也有讲究,正宗的是右翻竖排文字,现在有些电子版改成横排反而不好用。
说到这儿你可能想问:这些吉日忌日到底谁定的?其实最早是唐朝的袁天罡李淳风这些天文家搞的,后来各朝钦天监不断完善。2018年这版是以清朝《协纪辨方书》为蓝本,结合现代天文测算调整的,算是古今结合的产品。
有人质疑这套东西不科学,我觉得吧,存在即合理。几千年来这么多人都信,总有点道理。就像2018年世界杯期间,德国队没看老黄历选在凶日抵达俄罗斯,结果小组赛就出局了。当然也可能是实力问题,但这种事谁说得准呢?
使用老黄历要避免走极端。见过有人每天出门前都要查,连买菜都要看时辰,这就太过了。我的建议是大事看日子,小事随缘。比如2018年我结婚看日子,但买就随便选号,结果中过最大的奖也就二十块。
最后说说怎么辨别真假黄历。正版会有出版社信息,比如2018年那版是华龄出版社出的。内容上,假的老黄历经常把"宜"和"忌"写反,或者神位排错。还有个简单办法,看春分秋分这些节气日期对不对,假的经常算错日子。
其实用久了就会发现,老黄历就像个生活指南。2018年版本里还夹杂着农事建议,比如几月种白菜、几月收稻子。现在城里人用不上这些,但看看也挺有意思,能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敬畏。
小编觉得啊,老黄历这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但既然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解下总没坏处。下次再听老人说"今儿日子不好",至少知道他们说的是啥,而不是一脸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