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经常在黄历、算命或者古装剧里看到"甲子年""丙午日"这样的词?心里犯嘀咕:这到底是个啥?为啥2025年又叫乙巳年?今天咱们就用大白话把这套老祖宗的计时系统掰开了揉碎了讲明白!保证看完后你也能掐指一算,跟人侃两句天干地支的门道~
先说天干啊,总共就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更简单,就是十二生肖那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俩组合起来就像齿轮咬合,天干转六圈地支转五圈刚好60年一循环,所以叫"六十甲子"。
诶你发现没?2024是甲辰年,2025是乙巳年,2026就该丙午年了...每年天干地支都往后蹦一个字。为啥不是随机组合呢?这里头藏着套严密的数学规律,咱们第三节专门讲这个算法。
先别觉得这是封建迷信!这套系统在古代可重要了:
现在虽然用公历了,但看风水选日子、生肖运势这些还是离不开天干地支。我奶奶到现在还坚持按老黄历择吉日呢!
重点来了啊!咱们以2025年为例手把手教学:
注意!如果年份尾数小于3(比如2023年),天干要加10再减。地支余数为0时取第12位"亥"。这个算法是从1984年甲子年反推出来的,往前算到公元前841年都准。
说实话,月份和日子的天干地支确实麻烦,得查专业工具。不过有个偷懒口诀:
举个栗子啊,2025年4月29日:
因为地支跟着农历走啊!2025年春节后出生的才属蛇,春节前还属龙呢。所以总有人说"我农历腊月生的,身份证年份和生肖对不上"。
当然会!每60年轮回一次,所以叫"花甲之年"。比如1984是甲子年,2044年又是甲子年。但加上朝代纪年就不会混淆啦,像"康熙甲子年"特指1684年。
把24小时分成12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