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情人节到底是从哪个国家传出来的?
哎,说到情人节,大家第一反应肯定是玫瑰花、巧克力、烛光晚餐对吧?但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个全世界都在过的节日,到底是从哪儿开始的呢?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情人节的"老家"是哪里,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其实啊,情人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那时候有个叫"牧神节"的节日,在2月15日举行。这个节日特别有意思,年轻男女会通过抽签配对,然后...咳咳,你懂的。不过这个节日跟我们现在过的情人节还是有点区别的。
那么问题来了,2月14日这个具体日期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说到的一位圣徒了。传说在公元3世纪,罗马皇帝克劳狄二世禁止年轻人结婚,认为单身汉打仗更勇猛。但有个叫瓦伦丁的教士偷偷给情侣主持婚礼,结果被抓起来处死了。
瓦伦丁被处死的日子就是2月14日。后来为了纪念他,就把这天定为圣瓦伦丁节。慢慢地,这个宗教节日就演变成了现在的情人节。不过这个过程可是经历了上千年呢!
说到情人节的传播,英国可是立了大功。中世纪那会儿,英国人特别流行在这天送情书、写情诗。乔叟在《百鸟议会》里就写过2月14日是鸟儿求偶的日子,这可能是最早把情人节和浪漫爱情联系起来的文学作品。
到了19世纪,英国人开始商业化地生产情人节贺卡。那时候的贺卡可精致了,有蕾丝、绸带,甚至还会撒香水!这些贺卡随着大英帝国的扩张,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
美国人对情人节的推广也不遑多让。1847年,马萨诸塞州的Esther Howland开始批量生产情人节贺卡,被称为"美国情人节之母"。到了20世纪,美国的贺卡公司更是把情人节营销玩出了新高度。
现在咱们来看看不同国家是怎么过情人节的:
说到商业化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19世纪那会儿,情人节礼物还都是手工制作的。但到了20世纪,商家们发现这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开始大力推广买现成的礼物。
现在的情人节市场有多大呢?光美国一个国家,每年情人节消费就超过200亿美元!玫瑰花、巧克力、珠宝是最畅销的三样东西。难怪有人开玩笑说,情人节其实是"商家节"。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商业气息越来越浓,但情人节的核心意义还是没变——表达爱意嘛。不管是送贵重的礼物,还是亲手做的小卡片,重要的是那份心意。
可能有人要问了:为什么偏偏是2月14日?其他日子不行吗?这个问题问得好!前面说了跟圣瓦伦丁有关,但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原因。
在欧洲传统里,2月中旬正好是鸟类开始交配的季节。古人观察到这个现象,就把这个时间跟爱情联系起来了。所以你看,情人节选在这个时间点,还真是挺有道理的。
再来说说情人节在不同文化中的演变。在有些国家,情人节已经不只是情侣的节日了。比如芬兰就把这天叫"朋友节",大家会给好朋友送卡片和礼物。
墨西哥的情人节叫"Día del Amor y la Amistad",意思是"爱与友谊日"。而在哥伦比亚,情人节改到了9月,因为2月有另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的情人节其实本来应该是七夕,但2月14日这个洋节也越来越流行。特别是年轻人,过西方情人节的比过七夕的还多。这也算是文化融合的一个例子吧。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会好奇:那情人节在中国是怎么火起来的?这得感谢改革开放后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90年代那会儿,鲜花店、西餐厅开始炒作这个节日,慢慢地就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现在中国的情人节消费也很惊人,光是玫瑰花就能卖出上亿支!而且中国人还发展出了自己的过节方式,比如发微信红包、网购礼物等等。
不过最近几年,反对过情人节的声音也多了起来。有人说这是文化入侵,有人说这是商家陷阱。但我觉得吧,节日就是个由头,重要的是你想怎么过。
其实不管在哪个国家,情人节的核心都是表达爱。形式可以变,但那份心意才是最珍贵的。与其纠结要不要过、怎么过,不如想想怎么让在乎的人感受到你的爱。
小编觉得啊,情人节虽然起源于西方,但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文化现象了。与其争论它的来源,不如好好享受这个表达爱意的机会。毕竟,爱是不分国界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