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4日是几九天的第几天?
哎,突然想到个事儿,你们知道"数九寒天"是啥意思不?就是那种老辈人常念叨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之类的顺口溜。我奶奶以前总爱掰着手指头算这个,搞得我特别好奇。那2021年1月24日到底是几九的第几天呢?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
首先得搞明白啥叫"数九"。这玩意儿其实是中国民间计算寒冷天气的方法,从冬至那天开始算起,每九天算一个"九",总共九个"九",也就是八十一天。老祖宗用这个方法来记录冬天最冷的那段日子,还挺有意思的。
那2021年的冬至是哪天呢?我查了下日历,是12月21日。从这天开始就是"一九"的第一天。这么算的话:一九是12月21日到29日,二九是12月30日到1月7日,三九是1月8日到16日,四九是1月17日到25日。诶,这么一看,1月24日不就是在四九里头嘛!
具体到第几天,咱们得掰着手指头数数。四九是从1月17日开始的,那1月24日就是第8天。所以答案是:2021年1月24日是四九的第8天。这时候天气应该挺冷的,正是"三九四九冰上走"的时候。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为啥非得用"九"来算呢?这个习惯其实挺古老的,最早能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古人认为"九"是极数,九个"九"就是寒极转暖的意思。而且这种算法特别实用,农民伯伯们不用看日历,数着手指头就知道啥时候该准备春耕了。
现在咱们来看看数九的具体时间划分吧:
民间还有好多关于数九的谚语呢,比如"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些顺口溜把气候变化说得特别形象,比现在天气预报有意思多了。
说到1月24日这天,查了下气象记录,2021年那会儿确实挺冷的。北方很多地方都在零下十几度,南方也普遍降温。正好印证了"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说法。不过现在全球变暖,感觉冬天都没以前那么冷了,这些老话儿还准不准就不好说了。
其实数九这个习俗特别能体现中国人的智慧。你想啊,古代又没有天气预报,老百姓就靠观察自然现象来指导生活。用这种简单的方法记录季节变化,既实用又好记。现在虽然科技发达了,但这种传统文化还是值得咱们记住的。
那怎么判断某一天是几九的第几天呢?我总结了个简单的方法:
举个例子,2021年冬至是12月21日,1月24日距离冬至有34天。34÷9=3余7,所以是第四个"九"的第7天?等等,好像跟之前算的不太一样啊。哦对了,因为冬至当天算第一天,所以要调整下算法。
正确的算法应该是:从12月21日(第一天)到1月24日共有35天(21日算第一天)。35÷9=3余8,所以是四九的第8天。这么算就对了!看来数学不好还真容易算错,大家要注意这个细节。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为啥非得从冬至开始算?这个跟二十四节气有关。冬至是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日子,北半球这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从这天开始,白天会慢慢变长,古人认为这是阳气开始回升的时候,所以选这天作为数九的起点。
现在咱们来验证下1月24日到底是几九的第几天。按照前面的算法:12月21日是一九第一天,12月29日是一九最后一天;12月30日是二九第一天,1月7日是二九最后一天;1月8日三九开始,1月16日结束;1月17日四九开始,1月25日结束。1月24日就是四九的第8天没错!
其实现在手机上随便下个农历软件都能查到这些信息,但我觉得自己动手算算更有意思。就像现在虽然都有计算器了,但学会心算还是很有用的。了解这些传统文化知识,跟老一辈聊天时也能多点话题不是?
说到数九的习俗,不同地方还有些不一样的讲究。比如有的地方会画"九九消寒图",每天涂一朵梅花,等八十一朵梅花都涂完了,春天也就来了。还有的地方会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用来预测来年的收成。这些习俗都特别有意思。
现在回到最初的问题:2021年1月24日是四九的第8天。这时候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大家记得多穿点衣服。虽然现在有暖气了,但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生活智慧还是挺管用的,至少能提醒我们季节的变化。
我发现现在年轻人对这些传统知识越来越不了解了。上次问我侄子"三九"是啥时候,他一脸懵圈。其实这些常识挺有用的,至少知道什么时候该穿秋裤对吧?而且了解这些,感觉跟自然更亲近了,不像现在整天盯着手机,连外面啥天气都不知道。
最后说个冷知识,数九这个习俗主要流行在北方,南方有些地方不太讲究这个。因为北方冬天长,用这种方法记录特别合适。而南方冬天短,可能还没数完"九九"春天就来了。所以这个习俗也反映了中国南北气候的差异。
小编觉得吧,虽然现在生活节奏快了,但这些老传统、老智慧还是值得咱们记住的。至少知道"几九"了,跟家里老人打电话时也能多聊几句。再说了,这么有意思的传统文化,要是失传了多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