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手机测距仪到底该怎么用?

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买家具时纠结尺寸合不合适,装修时搞不清墙面到底多长,甚至想量量自家狗子到底有多高...这时候要是手边有把卷尺就好了!但其实啊,你兜里揣着的iPhone就是个现成的测量工具。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这个藏在手机里的测距仪到底咋使唤。

先说个冷知识,这功能是从iOS12系统才开始有的。所以如果你用的是老古董机型,可能得先升级系统。打开手机找找那个叫"测距仪"的APP,图标长得像个尺子,一般都在系统工具文件夹里蹲着呢。

第一次打开可能会有点懵,画面上就一个大大的圆形按钮,外加个摄像头画面。别急,咱们一步步来。最关键的第一步是要让手机识别平面,你得把摄像头对着地板或者桌面这类平整的地方慢慢移动,等屏幕上出现那个小圆点变成黄色十字,才算找到测量起点。

找到起点后,点按那个"+"号按钮打上第一个标记点。这时候你慢慢移动手机,会看到一条虚线跟着你的动作延伸。这里有个小技巧:如果想让测量更准,最好保持手机和被测物体平行,别歪着斜着拿手机。

当虚线延伸到你想测量的终点时,再点一次"+"号。这时候屏幕上就会显示出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了。单位默认是厘米,不过你点数字就能切换成英寸。实测下来误差大概在2%左右,日常用完全够使。

要是想测物体的长宽高怎么办?其实原理差不多。比如测桌子,先量长度,然后在同一个界面继续点"+"号,手机会自动把上一个终点当成新起点。转个方向接着量宽度,最后就能得出完整尺寸。这个连贯操作特别适合量家具。

八字运程卜易居

遇到要测高度的情况,比如想知道门框多高,就得换个法子。先对准底部打点,然后慢慢把手机往上抬,注意看屏幕上会出现条垂直的虚线。等对准顶部时再打点,这时候显示的数值就是垂直高度了。

测距仪还有个隐藏技能——能自动识别矩形物体。比如你对准个画框或者电视屏幕,等上几秒要是有黄色框框自动框住物体,点一下就能直接显示长宽。这个功能特别智能,但要注意物体边缘得够明显才能识别。

说到精度问题,很多人觉得手机测量肯定不准。其实在光线充足、物体边缘清晰的情况下,误差能控制在1厘米以内。但要是环境太暗或者物体反光,可能就得手动打点了。建议重要测量还是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测量数据怎么保存呢?其实每次测量的结果都会暂时留在屏幕上。你可以截图保存,或者点右下角的分享按钮,直接把尺寸信息发到备忘录里。这个设计挺贴心,省得还要拿纸笔记。

进阶玩法来了!你知道吗,测距仪还能当水平仪用。把APP界面往左划,就切换到气泡水平仪模式。装修挂画或者调家具平衡时特别实用,比肉眼判断准多了。两个功能切换着用,手机秒变工具箱。

梦见狗咬我

有人问夜间能不能用?实测发现光线太暗确实会影响精度。这时候可以打开手机闪光灯补光,或者找个手电筒照着被测物体。不过最好还是白天测量,毕竟摄像头需要足够的光线才能准确识别边缘。

测量大件物品时有个小窍门:如果一次测不完,可以分段测量。比如量房间长度,先测一半记下数字,接着从中间点继续量后半段,最后把两个数加起来就行。这样比远距离一次测量要准。

遇到曲面物体怎么测?这个确实有点棘手。建议找几个关键点分段测量,比如量圆柱形花瓶,可以量底部直径、中部直径和高度,虽然不能完全还原形状,但大概尺寸还是能掌握的。

测距仪能不能测人的身高?当然可以!让人靠墙站着,从地面打点到头顶就行。不过要提醒被测者别乱动,最好贴着平整的墙面。实测下来跟体检时的身高测量结果差不了多少。

测量时手抖怎么办?别担心,APP有防抖设计。只要打点后保持手机稳定1秒左右,系统就会锁定测量线。要是实在控制不住抖动,可以找个支架固定手机,或者靠在稳固的物体上操作。

水墨算命网免费算命

不同iPhone机型测量效果有差别吗?这个还真测试过。从XR到最新的15系列,只要系统版本够新,测量精度基本一致。不过Pro系列的多摄像头在复杂环境下表现稍好,但日常使用区别不大。

最后说说哪些情况不适合用手机测距仪。比如要量特别细小的东西(建议用实体尺子),或者需要毫米级精度的专业场合。还有就是测量反光物体时,激光可能会被反射干扰,这时候就得换传统方法了。

其实用久了就会发现,这个功能最厉害的地方是随时可用。突然要量个什么东西,掏出手机10秒搞定,比满屋子找卷尺方便多了。虽然不能完全替代专业工具,但解决日常90%的测量需求绰绰有余。

小编觉得苹果这个功能做得确实聪明,把手机硬件和软件结合得恰到好处。下次遇到要测量的情况,别急着找工具,先看看口袋里是不是已经装着最方便的测量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