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农历全年日历表完整版,详载传统节气与农事吉凶,民俗研究者必备工具书
1987年是中国农历丁卯兔年,全年共354天,没有闰月。这一年从公历1月29日开始,至1988年2月16日结束。农历作为中国传统历法,至今仍在农业生产、民俗节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呈现1987年完整的农历日历表,包括每月朔望、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
1987年农历正月始于1月29日,正月初一恰逢公历1月29日星期四。这个月共有29天,包含立春和雨水两个节气。立春在2月4日,标志着春季的开始;雨水则在2月19日,预示着降水增多。正月十五元宵节落在2月12日,是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传统节日。
二月从2月27日开始,共30天。惊蛰在3月6日,春分在3月21日。这个月没有传统节日,但春分时节昼夜平分,是重要的农事节点。农民们开始准备春耕,北方地区开始播种小麦,南方则进入早稻育秧期。
三月始于3月29日,共29天。清明在4月5日,谷雨在4月20日。清明节是4月5日,既是节气又是传统祭祖节日。1987年的清明节恰逢周日,方便人们扫墓祭祖。谷雨时节,长江流域进入雨季,是播种移苗的最佳时机。
四月从4月27日开始,共30天。立夏在5月6日,小满在5月21日。立夏标志着夏季开始,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期。1987年的端午节在5月31日,农历五月初五,是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这个时节,南方开始插秧,北方小麦进入抽穗期。
五月始于5月27日,共29天。芒种在6月6日,夏至在6月22日。夏至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此后白昼渐短。这个月没有重大传统节日,但农事活动繁忙。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节,农民需防范洪涝灾害。
六月从6月25日开始,共30天。小暑在7月7日,大暑在7月23日。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农作物生长迅速。1987年的七夕节在7月29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这个时节,早稻开始收割,晚稻需要及时移栽。
七月始于7月25日,共29天。立秋在8月8日,处暑在8月23日。立秋标志着秋季开始,但气温仍然很高。中元节在8月8日,农历七月十五,是祭祖的重要日子。农民们开始准备秋收,果园进入果实成熟期。
八月从8月23日开始,共30天。白露在9月8日,秋分在9月23日。秋分时节昼夜平分,此后黑夜渐长。1987年的中秋节在9月27日,农历八月十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这个时节,北方开始收获玉米,南方晚稻进入灌浆期。
九月始于9月22日,共29天。寒露在10月9日,霜降在10月24日。霜降后天气转冷,露水凝结成霜。重阳节在10月31日,农历九月初九,是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农民们忙着秋收冬藏,准备越冬作物。
十月从10月21日开始,共30天。立冬在11月8日,小雪在11月23日。立冬标志着冬季开始,万物进入休眠状态。这个月没有重大传统节日,但农事活动减少,农民开始休整。北方地区开始降雪,南方则进入干燥季节。
十一月始于11月20日,共29天。大雪在12月7日,冬至在12月22日。冬至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此后白昼渐长。1987年的冬至恰逢周二,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这个时节,农田基本闲置,农民主要进行水利建设和土地整理。
十二月从12月19日开始,共30天。小寒在1988年1月6日,大寒在1月20日。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腊八节在1988年1月7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喝腊八粥的习俗。这个时节,农民主要进行越冬作物管理和来年生产准备。
1987年农历每个月的朔望情况如下:正月朔日1月29日,望日2月13日;二月朔日2月27日,望日3月14日;三月朔日3月29日,望日4月12日;四月朔日4月27日,望日5月12日;五月朔日5月27日,望日6月10日;六月朔日6月25日,望日7月10日;七月朔日7月25日,望日8月8日;八月朔日8月23日,望日9月7日;九月朔日9月22日,望日10月6日;十月朔日10月21日,望日11月5日;十一月朔日11月20日,望日12月4日;十二月朔日12月19日,望日1988年1月3日。
1987年的二十四节气具体日期为:立春2月4日,雨水2月19日,惊蛰3月6日,春分3月21日,清明4月5日,谷雨4月20日,立夏5月6日,小满5月21日,芒种6月6日,夏至6月22日,小暑7月7日,大暑7月23日,立秋8月8日,处暑8月23日,白露9月8日,秋分9月23日,寒露10月9日,霜降10月24日,立冬11月8日,小雪11月23日,大雪12月7日,冬至12月22日,小寒1988年1月6日,大寒1月20日。
从农事吉凶来看,1987年农历整体上风调雨顺。春季降水适中,有利于播种;夏季雨热同期,促进作物生长;秋季晴朗少雨,便于收获;冬季寒冷干燥,减少病虫害。但局部地区在梅雨季节可能出现洪涝,需要提前防范。
在传统民俗方面,1987年有几个特别的日子值得注意。首先是"双春年",即农历年内有两个立春,分别在2月4日和1988年2月4日。其次是"无春年"的说法,因为1988年农历没有立春节气。这些特殊年份在民间婚嫁、建房等方面都有相应的禁忌和讲究。
对于研究中国传统历法的学者来说,1987年农历日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智慧,也体现了农耕文明的时间观念。通过分析这一年的节气变化与农事活动的关系,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运作方式。
在现代社会,虽然公历已成为主流,但农历仍在许多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传统节日的庆祝,还是农业生产的时间安排,农历都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1987年的农历日历,正是这种文化传承的一个缩影。
查阅历史资料可以发现,1987年中国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取得显著成效。这一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04亿吨,比1986年增长3.4%。良好的气候条件和科学的农事安排,为农业丰收提供了重要保障。
从民俗学角度看,1987年农历日历中的传统节日安排,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节律的尊重和对家族亲情的重视。这些节日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文化认同的载体。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从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个人认为,研究1987年农历日历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的今天,中国传统历法中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或许能为现代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农历作为活着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