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配对测试真的能算出缘分指数吗?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刷朋友圈看到别人晒出"缘分指数98%"的测试结果,心里直犯嘀咕:这玩意儿到底靠不靠谱啊?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情侣配对测试的门道。
先说说这个测试是怎么火起来的。大概是从去年开始,各种社交平台突然冒出好多"三分钟测出你的真爱""输入生日算姻缘"的小程序。说实话刚开始我也觉得挺玄乎的,但架不住身边朋友都在玩,慢慢就好奇起来了。
这些测试主要分三大类:
先说心理问卷这个吧。我特意找了几个热门测试试了试,发现题目都大同小异。比如会问"约会迟到半小时你会怎么办",选项从"直接走人"到"耐心等待"分成五六个程度。这种测试的逻辑是把性格特征量化成数值,再计算匹配度。
但问题来了,这种测试有三个致命bug:第一,很多人做题时会不自觉地选"正确选项";第二,题目设计往往带有文化偏见;第三,算法权重设置完全是黑箱操作。我就见过同两个人做不同测试,结果从60%到90%都有。
再说生辰八字这种。作为一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我本来是完全不信的。但架不住我表姐非要拉着我试,结果发现...呃...还挺准?后来查资料才知道,这类测试其实就是把传统合婚算法搬到了线上,加入了星座、血型这些现代元素。
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生辰八字测试最坑的地方在于:第一,很多程序根本没用正规算法,就是随机数生成器;第二,就算用正规算法,不同流派计算结果可能完全相反;第三,这种测试特别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焦虑。
互动游戏型的倒是有意思多了。比如要两个人同时点击屏幕,或者一个画图一个猜。这种测试的优点是过程好玩,缺点是...玩着玩着容易吵起来!我和对象就因为这个测试差点打起来,他说我画得太抽象,我说他想象力太差。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测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我专门请教了做心理学研究的朋友。他说目前学界对"爱情匹配度量化"的研究还处在很初级的阶段,现有的测试工具都达不到学术标准。简单来说就是——图个乐子还行,当真你就输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些测试也不是完全没用。至少能帮情侣们发现一些平时没注意的问题。比如有个测试问我"能不能接受对方留着前任的联系方式",我才意识到自己从来没和对象聊过这个话题。
如果你想试试这些测试,我的建议是:
我还发现个有趣的现象:越是感情稳定的情侣,测试分数反而可能越低。因为相处久了会更坦诚,不会刻意选"标准答案"。而热恋期的小情侣往往能拿高分,毕竟这时候看对方哪哪都顺眼。
有读者可能会问:那市面上有没有相对靠谱的测试啊?说实话...真没有。就算是收费几百块的"专业版",也就是题库大点、报告详细点,核心算法都一样简单粗暴。不过要是纯粹想找点恋爱话题,倒是有几个设计得挺用心的。
说到算法,不得不吐槽下现在的测试app。十个里有八个都在偷偷收集用户数据,美其名曰"优化匹配模型"。我就遇到过做完测试后,首页突然开始推相亲广告的,这吃相也太难看了。
其实感情这事吧,哪有那么简单就能算明白的。我和我对象在一起五年,做过不下二十种测试,结果从"天作之合"到"建议分手"应有尽有。现在想想最好笑的是有次测试说我们"饮食习惯不匹配",结果我们为这个吵了整整一星期。
要是真想评估感情状况,不如试试这个土办法:找个安静的地方,和对象认真聊聊这几个问题——未来三年的计划、对婚姻的看法、经济观念、要不要孩子...保证比做一百个测试都有用。
最后说个真事。我闺蜜去年和男友做了个测试,结果显示匹配度只有40%,旁边还标着"高风险"。她当时特别难过,跑来问我怎么办。我说你们相处不是挺好吗?结果人家现在都准备结婚了。所以说啊,这些数字看看就好,千万别往心里去。
说到底,感情是两个人的事,不是算法能决定的。与其纠结测试结果,不如多花时间经营现实中的关系。毕竟手机里的百分比再高,也比不上生病时的一杯热水,吵架后的一个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