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按照说明书操作天平秤,结果称出来的重量总是差那么一点点?或者干脆指针乱晃根本停不下来?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称重工具,特别是那个"左物右码"的规矩,到底该怎么玩转它!

先别急着上手操作,咱们得把这家伙的构造搞明白。天平秤主要分三大部分:秤盘、横梁和游码。左边的秤盘放你要称的东西,右边放砝码,这个就是所谓的"左物右码"。横梁中间有个指针,用来判断是否平衡。游码呢,就是那个能在横梁上滑动的小玩意儿,用来称量更精确的重量。

这里有个特别容易搞错的地方:很多人以为游码是随便滑的,其实它只能在标尺上特定的刻度移动。而且啊,不同型号的天平秤,游码的精度可能完全不一样,有的能精确到0.1克,有的只能到1克。所以买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参数!

这个问题困扰过不少新手。其实道理很简单:这是国际通用的标准操作规范。你想啊,要是有人左边放砝码右边放物品,另一个人反过来操作,那实验数据还怎么对比?而且大多数天平秤的设计就是按照这个习惯来的,指针的灵敏度、游码的刻度都是配套的。

还有个更实际的原因:防止污染砝码。砝码一般都是金属的,要是沾上化学药品或者食物残渣,重量就会不准。所以把待测物放左边,砝码放右边,操作起来更安全。这个习惯养成了,以后用更精密的仪器也不会手忙脚乱。

准备工作做不好,称重准不了!首先得找个水平稳固的台面,最好远离门窗,避免风吹干扰。然后要调节天平水平,就是旋转底座那两个小螺丝,直到气泡在水平仪中间。这个步骤特别容易被忽略,但特别重要!

接下来是调零:把游码归零,空载状态下看指针是否指在中间。如果偏了,就得用调零螺丝微调。这里有个小技巧:调的时候要轻轻转,转太快容易过调,来回折腾更费时间。调好后最好等个两三分钟,让指针完全稳定。

2022年属马的全年运势

终于要进入正题了!称重时记住这个顺序:大砝码先放,小砝码后放,最后动游码。比如要称35.6克的东西,就先放30克的砝码,再放5克的,最后把游码调到0.6克的位置。千万别一上来就动游码,那样误差会很大。

放砝码也有讲究:要用镊子夹,不能用手直接拿!手上的汗渍和油脂会影响砝码重量。而且砝码要轻拿轻放,往秤盘中心放。要是"咣当"一声扔上去,指针能晃半天,还容易损坏秤盘。称完记得按顺序收回砝码,别乱放。

游码这个小东西最容易用错!很多人喜欢从右往左滑,觉得这样顺手。其实应该从左往右慢慢移动,快到平衡点时更要小心。要是滑过头了,必须完全退回重新来,不能往回倒一点就算了,那样读数会不准。

还有个奇葩错误:不看游码的哪一边对准刻度线!游码有左右两边,读数时要以游码左侧边缘对准的刻度为准。这个细节特别容易忽略,导致称出来的重量差个0.1、0.2克。做化学实验的话,这点误差可能就坏事了。

称重过程中要关闭防风罩(如果有的话),但别急着完全合上,先留条缝观察指针。完全关紧后如果发现不平衡,又得重新打开调整,特别麻烦。而且开关罩子时要轻,动作太猛会产生气流干扰。

孩子生辰八字查询

另外要注意待测物的温度。刚从烘箱拿出来的热东西不能直接称,热空气对流会影响结果。同样道理,太冰的东西也不行。最好放到室温再称。液体样品要用称量皿,不能直接往秤盘上倒,别问我是怎么知道的...

A:八成是台面不水平或者调零没做好。先检查台子是不是真的平,可以用手机的水平仪app辅助判断。调零时要耐心,指针完全静止才能算数。如果还是不行,可能是天平损坏了,该送去检修。

A:太需要了!特别是常用砝码,至少每半年校准一次。实验室用的砝码更要严格,要按照《JJG 99-2006 砝码检定规程》来。家用的话可以买标准砝码对比,差太多就该换了。千万别觉得砝码是金属的就不会变,氧化、磕碰都会影响重量。

用完天平要及时清理,特别是秤盘和防风罩内侧。但千万别用湿抹布擦,要用软毛刷轻轻扫。游码轨道容易积灰,可以用洗耳球吹吹。长期不用的话,要把游码归零,砝码收进盒子里,最好再套个防尘罩。

存放环境也很重要:避免阳光直射,远离暖气片和加湿器。温度变化大或者太潮湿都会影响精度。要是发现指针转动不灵活了,千万别自己拆开修,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记住,精密仪器最怕手贱

算命免费查询

做化学实验时,称量纸要对折成锥形再放秤盘上,这样加药品时不容易洒。厨房用的话,可以先放个碗称皮重,按"去皮"键归零后再装食材。珠宝店那种超精密天平更讲究,连呼吸都要控制,最好戴个口罩防止气流干扰。

教学用的老式天平可能比较迟钝,可以轻轻敲击桌面帮助指针回位(但别太用力)。电子天平虽然方便,但也要注意定期校准,电池没电了要及时换,不然读数会飘。总之不同场合有不同门道,用多了就摸出经验了。

说实话,我刚学用天平的时候也犯过所有你能想到的错误:砝码用手抓、游码乱滑、称热东西...最惨的一次把整瓶试剂洒秤盘上,被老师骂得狗血淋头。所以特别理解新手的困惑,写这篇文章就是希望大家少走弯路。

记住啊,称重是个精细活,急不得。那些老实验员一称一个准的本事,都是无数次练习练出来的。你现在可能觉得步骤繁琐,等用顺手了就会发现,这套"左物右码"的规矩其实特别科学合理。慢慢来,总会熟能生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