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我们能安心地刷手机、吃火锅、追剧?为什么半夜出门不用怕枪林弹雨?今天咱们就唠唠这个特别的日子——9月30日国家烈士纪念日。说实话,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日子时也懵,烈士?纪念日?跟我有啥关系?别急,咱们慢慢往下看...
2014年2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选这天可不是随便定的,你看啊,国庆节是10月1日对吧?把纪念日放前一天,就是要提醒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命换来的。说实话,这个操作挺用心的,就像吃蛋糕前先想想面粉是哪来的。
你可能要问:烈士都包括哪些人啊?根据《烈士褒扬条例》,主要包括这几类:
这个问题问得好!你想啊,现在有些年轻人,知道明星的生日,却不清楚董存瑞是谁。设立纪念日就是要解决历史记忆断层的问题。我爷爷那辈人讲起烈士都是满眼泪花,到我们这代就...呃,可能连烈士名单都认不全。
国家搞这个纪念日,主要想达到三个目的:
看到这儿你可能要问:我又不是官员,能干啥?其实参与方式多着呢!去年我就试了几种,感觉特别有意义:
最基础版:当天上午10点,不管你在哪儿,跟着电视直播默哀一分钟。这个真不难,比抢红包简单多了吧?
进阶版:去烈士陵园献束花。我去年去的时候发现,现在很多陵园都有二维码,扫一扫就能听烈士的生平故事,跟刷短视频似的,但内容硬核多了。
高阶版:当志愿者给烈士家属做点事。比如帮老人打扫卫生啊,陪烈士子女聊聊天啊。说实话,干完这些活,比打一天游戏充实多了。
你知道烈士纪念日这天有什么特别仪式吗?来,给你爆几个料:
还有个特别暖心的细节:烈士家属坐前排。这个安排我头回知道时鼻子一酸,国家没忘记这些家庭啊。
Q:纪念烈士是不是走形式?
A:真不是!你看现在中小学校都组织"网上祭英烈"活动,要写感想的。我表弟去年写了篇作文,把全家都看哭了。
Q:和平年代还有烈士吗?
A:当然有!2020年抗疫中牺牲的医护人员,去年郑州暴雨中救人的遇难者,都被追认为烈士。英雄从来不分年代。
Q:我能为烈士做点什么?
A:最简单的就是记住他们。比如路过某个街道,查查是不是以烈士命名的;看到烈士雕塑,停下来读读简介。这就够意思了!
说个冷门的:福建有个"烈士寻亲团",十几年帮20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有次他们找到位90多岁的老母亲,老人摸着儿子墓碑说:"儿啊,妈终于来看你了..."在场所有人哭成狗。
还有个95后消防员牺牲前最后一条朋友圈是:"刚出警回来,泡面都坨了。"就这种日常碎碎念,看得人特别难受。他们也是普通人,会抱怨加班,想吃口热饭,但危险来时却冲在最前面。
现在年轻人整出了好多新活:
给烈士做动漫形象
开发红色主题游戏
拍烈士题材短视频
要我说,不管形式怎么变,记住他们做过什么才是关键。
我最近在B站看到个00后up主,专门讲烈士故事,用说唱方式,播放量破百万。你看,只要用心,传统内容也能玩出花来。
发现不少人都有这些误解:
误区1:"烈士都是战争年代的事"
真相:抗疫、抗洪、救火中牺牲的现代英雄也是!
误区2:"纪念是的事"
真相:每个公民都该参与,就像爱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
还有个特别要命的误区,觉得烈士"死得值"。这话大错特错!每个生命都无比珍贵,纪念正是为了不让这种牺牲再次发生。
去年我去南京雨花台,看到群小学生围着烈士雕像自拍。开始觉得不太严肃,后来听见个孩子说:"我把照片发朋友圈,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突然就释然了——纪念不在乎形式,重要的是那份心意。
现在有些网红景点搞什么"抗日神剧体验馆",把历史娱乐化,这就跑偏了。我们可以用新颖方式传播,但必须守住尊重事实、敬畏生命的底线。
9月30号那天,你要实在抽不开身,至少可以做这三件事:
1. 朋友圈发句感谢
2. 给孩子讲个烈士故事
3. 遇到烈士家属多说句"保重"
这些小事,比转发锦鲤有意义多了。
对了,如果你看到这儿还没关页面,说明你也是个有心人。其实吧,纪念不是为了活在过去的阴影里,而是为了让光明照进未来。就像我奶奶常说的:"记着别人的好,自己心里才亮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