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守护未来从疫苗开始,每个家长都应该知道的防疫知识
4月25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它被定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这个节日的设立源于1978年我国开始实施计划免疫工作,旨在提高全民对预防接种重要性的认识。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通过持续40多年的预防接种工作,我国已成功消灭天花,连续29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白喉、百日咳等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了99%以上。
预防接种是保护儿童健康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疫苗接种每年可避免200万至300万例死亡。在我国,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就要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和卡介苗,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儿童健康的重视程度。从出生到6岁,儿童需要完成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22剂次疫苗接种,覆盖11种疫苗可预防疾病。
让我们来看一组对比数据:在实施计划免疫前,我国每年麻疹发病数高达900万例,而到2024年已降至不足5000例;乙脑发病率从最高时的20/10万降至0.1/10万以下。这些惊人的数据变化充分证明了预防接种的巨大成效。下表展示了我国主要疫苗可预防疾病发病率的变化:
很多家长会问,为什么要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接种这么多疫苗?这是因为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原体侵袭。疫苗接种就是通过模拟自然感染的过程,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但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以脊髓灰质炎为例,在疫苗问世前,这种疾病每年导致全球数十万儿童瘫痪。
目前我国儿童免疫规划疫苗分为两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由免费提供,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等11种;二类疫苗是自费自愿接种的,如流感疫苗、水痘疫苗等。下表对比了两类疫苗的主要区别:
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家长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安全性问题。实际上,我国对疫苗实行最严格的管理制度,从研发、生产到流通、接种都有完整的质量管控体系。每支疫苗都要经过批签发检验合格后才能上市使用。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疫苗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百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二,且绝大多数为一般反应。
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哪些正常反应呢?常见的有接种部位红肿、疼痛,或轻微发热等,这些反应通常1-2天内会自行消失。极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因此接种后需要在接种点观察30分钟。如果出现高热(超过38.5℃)或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但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低于疾病本身带来的风险。
随着科技发展,疫苗研发也在不断创新。从传统的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到新型的基因工程疫苗、mRNA疫苗,疫苗技术日新月异。我国自主研发的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轮状病毒疫苗等,都为儿童健康提供了更多保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新冠疫苗研发走在世界前列,为全球抗疫作出了重要贡献。
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问题也值得关注。根据国家卫健委要求,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享有同等的预防接种服务。家长只需携带预防接种证,就可以在全国任何接种点继续接种。预防接种证是儿童的健康身份证,记录了所有疫苗接种信息,入托入学时都需要查验,家长务必妥善保管。
在特殊健康状况下能否接种疫苗?这是很多家长困惑的问题。实际上,除了对疫苗成分过敏或患有急性严重疾病等情况外,大多数慢性病患者更需要疫苗接种的保护。例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更容易发生肺炎球菌感染,接种肺炎疫苗对他们尤为重要。具体接种方案需要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
疫苗接种不仅保护个体,更重要的是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当人群中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时(通常为85%-95%),就可以阻断病原体传播,保护那些因医学原因不能接种疫苗的人。这就是为什么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预防接种,它不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近年来,一些家长对疫苗接种产生疑虑,主要源于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和错误信息的传播。事实上,大量科学研究证实,疫苗与自闭症等疾病没有关联。世界卫生组织将"疫苗犹豫"列为全球健康面临的十大威胁之一,与艾滋病、埃博拉病毒并列,可见其危害性。
如何正确看待疫苗接种的风险和收益?让我们用数据说话: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约为百万分之一,而感染麻疹后发生脑炎的概率高达千分之一,死亡率为1-3%。显然,接种疫苗的收益远远大于风险。这就像坐飞机和汽车的选择,虽然飞机事故更引人关注,但实际上汽车出行风险更高。
预防接种服务在我国已经实现全面覆盖。截至2024年,全国共有接种单位超过15万个,预防接种人员30余万人。接种服务从城市大医院延伸到社区、乡村,极大方便了群众。通过信息化建设,现在很多地区实现了手机预约接种、接种记录电子化等便民措施。
疫苗接种的年龄限制也是家长常问的问题。实际上,不同疫苗有不同的最佳接种时间,这是基于疾病流行特点和免疫应答规律科学制定的。例如,乙肝疫苗要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因为新生儿感染后90%会发展为慢性携带者;而HPV疫苗则建议在9-14岁女性初次性生活前接种效果最佳。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旅行日益频繁,一些家长会考虑为孩子接种国外疫苗。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的免疫规划存在差异,接种前应咨询专业机构。我国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和程序与国际接轨,且国产疫苗质量达到国际标准,完全能够满足保护需求。
预防接种不仅关乎儿童健康,更是公共卫生的重要基石。回顾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史,疫苗的贡献无可替代。从18世纪牛痘疫苗问世消灭天花,到脊髓灰质炎即将被根除,这些成就都证明了预防接种的巨大价值。正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所说:"预防胜于治疗,这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在2025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来临之际,希望每位家长都能正确认识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这不仅是对孩子健康的负责,也是对社会公共卫生的贡献。让我们携手共建免疫屏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健康的未来。毕竟,预防接种是送给孩子最珍贵的健康礼物,这份保护将伴随他们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