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国加征关税清单完整版到底影响了哪些中国商品?
你是不是经常在新闻里听到"美国加征关税"这个词,但完全搞不懂到底加了哪些东西的税?别着急,今天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讲讲这份清单。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这份清单的时候也头大,密密麻麻的英文商品编码看得人眼花。不过没关系,咱们慢慢来,保证让你看完就能明白个七七八八。
先说说这份清单的背景吧。2020年那会儿,中美贸易摩擦正处在白热化阶段。美国在那年8月份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商品的加税清单,涉及的商品种类那叫一个多啊。从螺丝钉到大型机械,从T恤衫到电子产品,基本上你能想到的中国制造都在这份清单上露了个脸。
这份清单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它的分类方式。美国用的是HS编码系统,就是给每种商品都编个6-10位的数字代码。比如说,你买的一个塑料杯子可能是3924.90,而一个不锈钢保温杯可能就是7310.29。听着就头大对吧?不过咱们普通人不用记这些编码,只要知道大概有哪些类别的商品被加税就行了。
咱们先来看看被加税最狠的几个大类。首当其冲的就是电子产品,包括手机、电脑、路由器这些。你知道吗,苹果手机虽然是在中国组装的,但很多零部件也被列入了加税清单。然后是机械设备,像什么发电机、发动机、机床之类的。还有就是纺织品,从棉花到成衣,从袜子到床上用品,基本上能想到的纺织品都在清单上。
说到具体商品,这份清单里有些项目特别有意思。比如,清单里居然有"人造圣诞树",税率从原来的7%涨到了25%。还有"塑料制小雕像",就是那种你在旅游景点看到的纪念品。最离谱的是连"羽毛球"这种小商品都被加税了,你说美国人是不是太较真了?
这份清单对普通消费者影响大吗?说实话,影响还真不小。你可能不知道,美国超市里卖的那些便宜货,十有八九都是中国制造的。加税之后,这些商品的价格自然就涨上去了。比如说沃尔玛里卖的那些10美元以下的T恤,很多都因为加税而涨价了1-2美元。
那中国企业是怎么应对的呢?聪明的厂家早就想出了对策。有些企业把工厂搬到了越南、柬埔寨这些国家,这样生产出来的商品就不算"中国制造"了。还有些企业跟美国进口商商量,大家分摊增加的关税成本。不过最惨的还是那些小工厂,他们没能力转移生产线,只能硬扛着。
这份清单里有个特别值得注意的点,就是"原产地规则"。简单来说,就是一件商品要在中国完成多少工序才算"中国制造"。美国把这个标准卡得很死,哪怕你只是在中国做最后一道组装工序,也可能被认定为"中国制造"而加税。这就逼得很多企业不得不把整个产业链都搬出中国。
说到具体数字,这份清单涉及的商品价值高达3000多亿美元。要知道,中国一年对美出口总额也就5000亿左右,这一下子就覆盖了一大半。最夸张的是,有些商品被加征的关税高达25%,这在国际贸易中简直闻所未闻。
你可能要问了,为什么美国要对中国商品加这么多税呢?官方的说法是要"保护美国产业",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在打贸易战。美国希望通过加税让企业把工厂搬回美国,但实际上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很多商品美国根本就没能力生产,或者生产成本太高了。
这份清单还有个特别坑爹的地方,就是它经常变来变去。今天这个商品加税,明天可能又取消了。搞得进出口商都提心吊胆的,生怕自己进的货突然就被加税了。我记得有家做自行车出口的企业,就因为清单变动,一批货在海上漂着的时候突然被加税,损失了好几百万。
对中国企业来说,这份清单最要命的是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明天自己生产的产品会不会突然被加税。这就导致很多企业不敢接长期订单,也不敢扩大生产规模。有些工厂甚至因为这个原因直接关门大吉了。
不过话说回来,这份清单也不是一无是处。它逼着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从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迈进。比如说,以前咱们主要出口衬衫袜子,现在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做高附加值的电子产品了。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你是个做外贸的,该怎么查自己的产品在不在清单上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官网查。输入你的商品HS编码,就能看到税率变化。不过这个网站全是英文的,查起来可能有点费劲。还有个办法就是找专业的报关行帮忙查。
这份清单实施到现在已经好几年了,效果怎么样呢?说实话,对美国消费者来说挺糟糕的。因为加征的关税最后都转嫁到了商品价格上。有研究显示,美国普通家庭每年因为这份清单要多花1000多美元。而对中国的出口影响呢?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中国企业很快找到了其他市场。
说到具体行业影响,汽车零部件行业可能是最惨的。这个行业被加税的商品特别多,而且税率普遍在25%左右。很多做汽配出口的小厂都撑不下去了。相比之下,电子产品行业受影响小一些,因为很多企业早就把生产线转移到了东南亚。
这份清单还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它排除了某些"关键商品"。比如说医疗用品在疫情期间就被临时排除在加税清单外。这说明美国也不是铁板一块,该妥协的时候还是得妥协。
对中国来说,这份清单促使我们加快开拓其他市场。你看现在中国对东盟、欧盟的出口增长多快。这就像老话说的,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美国市场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完全依赖它。
最后说点实在的,如果你是个做外贸的小老板,碰到自己的产品被加税了该怎么办?我的建议是:第一,看看能不能调整产品分类,有些商品换个HS编码可能就不在清单上了;第二,跟客户商量分担关税成本;第三,考虑开拓其他市场。记住,办法总比困难多。
小编觉得啊,这份加税清单就像一面镜子,既照出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也反映了全球产业链正在经历的巨大变革。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求变。你看现在中国制造正在从"便宜"向"好"转变,这不正是我们一直期待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