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新闻联播今日要闻2025年4月29日,聚焦高质量发展与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引领新时代征程
国家主席今日在海南博鳌出席亚洲经济合作论坛开幕式,发表题为《共筑开放型世界经济新格局》的主旨演讲。演讲中强调,中国将继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主席提出三点倡议:一是深化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二是加强数字经济规则对接,三是完善绿色发展合作机制。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余名代表参会,签署了12项双边合作协议。
针对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问题,主席特别指出:"中国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预计到203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将超过30万亿美元。"这一数据引发与会嘉宾热烈讨论。论坛期间,中国与东盟国家达成共识,将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标准互认机制,这标志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迈出实质性步伐。
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第二季度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五项重点任务:
会议特别关注中小微企业发展困境,决定将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缴税费政策延长至2025年底。财政部数据显示,该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1.2万亿元。针对房地产市场,会议强调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北京时间今日18时22分,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此次任务创下三项纪录:中国空间站建成后首次夜间发射、载人航天工程第100次发射、航天员在轨驻留时间最长任务(计划6个月)。飞船搭载的三名航天员中,包括首位载荷专家王教授,他将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等系列实验。
为什么选择夜间发射?航天科技集团专家解释:一是满足空间站对接窗口期要求,二是检验发射场全天候应急能力。任务期间,航天员将完成四次出舱活动,安装新的科学实验柜,并首次尝试在轨培育水稻新品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表示,今年还将实施两次货运飞船和一次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国家医保局今日公布2025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新增111种药品,调出15种药品。亮点包括:
调整后目录内药品总数达3088种,预计惠及1.2亿患者,全年减轻群众用药负担约400亿元。针对部分患者关心的"天价药"问题,医保局通过谈判将某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的药物从每针70万元降至3.5万元。目录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各地医保部门正在抓紧做好信息系统更新和经办服务准备。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新阶段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世界级城市群。方案突出三个转变:从疏解非首都功能向优化区域功能布局转变,从交通互联向制度创新转变,从产业对接向创新协同转变。在交通一体化方面,将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实现主要城市1.5小时交通圈。
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取得新进展,三地PM2.5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45%。产业协同方面,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超2500亿元。为什么选择现在推出新方案?专家指出,经过十年实践,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深化提升期,需要在要素市场化配置、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夏粮生产视频调度会,部署"三夏"生产工作。当前夏粮生产呈现三个特点:面积稳中有增、苗情长势好于常年、机收准备充分。据农情调度,全国冬小麦面积3.4亿亩,同比增加300万亩。农业农村部派出10个工作组赴主产区指导防灾减灾,确保夏粮颗粒归仓。
针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农业农村部与气象局建立联动机制,提前发布预警信息。在农机保障方面,全国已组织60万台联合收割机投入夏收,跨区作业机车全部安装智能终端,可实时调度。今年将重点推广粮食烘干服务,减少产后损失,预计主产区烘干能力覆盖比例达80%以上。
五一假期临近,文化和旅游部推出系列服务保障措施。主要举措包括:实施景区预约常态化管理、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监管、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做好旅游安全预警。预计今年五一全国出游人次将达2.8亿,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文旅部特别提醒游客关注天气变化,合理规划行程。
在旅游产品供给方面,各地推出500多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新业态备受青睐。针对"酒店涨价"问题,多地出台限价措施,重点旅游城市酒店均价控制在平日1.5倍以内。12301旅游服务热线将24小时值守,及时处理游客投诉和求助。
教育部今日启动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实现:
计划将新建改扩建1000所普通高中,增加学位200万个。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将实施"国优计划",选拔1万名优秀理工科毕业生攻读教育硕士,补充中小学科学教师。针对家长关心的"双减"成效,数据显示,校外培训机构压减95%,学校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91%的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呈现五大亮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303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统计局指出,虽然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巩固,但外部环境复杂性仍在加剧,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犹存,下阶段将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切实增强经济活力。
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法律实施两年来,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38%,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200亿元。公安机关累计打掉诈骗团伙3.2万个,抓获犯罪嫌疑人45万名。金融、电信、互联网等行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当前诈骗手法出现哪些新变化?报告指出,AI换脸、深度伪造等新技术被不法分子利用,跨境作案占比上升至35%。下一步将重点整治涉诈黑灰产业链,完善国际执法合作机制。全国人大监察司法委建议加快反诈技术研发应用,建立全链条防控体系,同时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立法。
国家能源局启动第二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选择25个地区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等模式探索。首批试点已建成风光新能源装机1.2亿千瓦,新能源利用率达97%。本次试点将重点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系统调节能力不足问题,推动电力系统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
在技术创新方面,将示范应用大容量储能、虚拟电厂等10项新技术。为什么要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能源局负责人解释,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占比将超35%,需要构建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电力系统形态和运行机制。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4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和50件典型案件。案件特点体现:涉及新技术领域案件增多、判赔金额提高、行为保全适用扩大。在某芯片专利侵权案中,法院判决赔偿2.18亿元,创同类案件新高。典型案例还包括全国首例AI生成内容著作权案、药品专利链接案等具有规则指引意义的案件。
知识产权审判有哪些新趋势?最高法指出,技术类案件审理周期平均缩短至120天,证据保全电子化率超90%。下一步将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完善技术事实查明机制,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数据显示,近五年全国法院新收知识产权案件年均增长15%,2024年达52万件。
国家卫健委今日通报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控情况,显示三种传染病需重点关注:流感样病例较上周下降12%,但仍处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报告病例数环比上升25%;登革热境外输入风险增大。全国已设置2000多个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疫苗累计接种超8000万剂次。
在医疗救治准备方面,各地定点医院储备充足抗病物,重症救治专家组24小时值守。为什么今年流感持续时间较长?专家分析,与病毒变异株传播力增强、人群免疫水平下降有关。卫健委提醒公众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重点场所做好通风消毒,高危人群及时接种疫苗。
交通运输部召开全国视频会议,部署"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工作。截至2024年底,全国农村公路总里程达453万公里,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车。今年将重点实施老旧公路改造、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计划建设改造农村公路12万公里。
在管理养护方面,将全面推行路长制,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农村公路建设如何助力乡村振兴?数据显示,全国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1.2万条,带动农产品销售超500亿元。交通运输部表示,到2025年将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农村公路网络,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为期三个月的食品安全"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整治。重点整治五个领域:校园及周边食品、网络餐饮、农村假冒伪劣食品、保健食品非法添加、食品过度包装。行动将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检查,对违法行为实行"处罚到人"。
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同步实施,全年计划抽检695万批次,覆盖所有食品大类。消费者如何识别食品虚假宣传?市场监管总局提示注意"五看":看资质、看标签、看广告、看价格、看评价。数据显示,2024年食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7.8%,较2015年提高3.5个百分点。
国家林草局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二期),规划实施五大行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濒危物种拯救繁育、生物遗传资源保护、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工程将重点保护大熊猫、东北虎等48种极度濒危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建设30个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
为什么要实施二期工程?专家指出,虽然我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85%的重点野生动物种群得到有效保护,但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工程将创新保护模式,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到2030年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数保护率达85%。
退役军人事务部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强优抚对象保障工作的意见》,推出三项创新举措:建立抚恤补助标准动态增长机制、扩大医疗优待项目范围、完善住房优待政策。调整后,残疾军人抚恤金标准平均提高8%,"三属"定期抚恤金标准提高10%。全国现有优抚对象867万人,各级财政年投入资金超600亿元。
在荣誉激励方面,将健全"光荣牌"悬挂动态管理机制,开展"最美退役军人"学习宣传活动。优抚医院和光荣院建设同步推进,计划三年内新增床位5000张。事务部表示,将着力构建主导、多方参与的多层次保障体系,让优抚对象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国家邮政局发布《快递业绿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设定2027年量化目标: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率达95%,可循环快递箱应用比例达30%,新能源车辆占比达50%。目前,全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1500亿件,年使用包装材料超1000万吨。行动计划将重点解决过度包装、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
在技术创新方面,推广"绿色包装实验室"模式,研发无胶带纸箱等环保材料。为什么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迫在眉睫?数据显示,快递包装废弃物占城市生活垃圾增量超90%。邮政局将建立绿色产品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对环保表现优异企业给予政策倾斜,引导行业低碳发展。
国家医保局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至全国所有地市,保障范围覆盖两类人群:重度失能人员、中度失能老年人。试点五年来,累计160万人享受待遇,报销护理费用120亿元。制度将采取"医养结合"模式,提供居家护理、机构护理等多样化服务。
在筹资机制方面,建立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多元渠道。长期护理保险如何改变失能家庭生活?调查显示,参保家庭经济负担平均减轻70%,照护质量显著提升。医保局表示,将加快建立统一的需求评估标准和服务规范体系,到2025年形成可复制的制度框架。
国家网信办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七类行为: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恶意营销、造谣传谣、煽动对立、侮辱诽谤、恶意举报。行动将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建立负面清单制度,对违规账号采取阶梯式处罚措施。
在技术防控方面,推广使用"网暴信息识别模型",预警处置效率提升60%。为什么网络戾气需要专项治理?数据显示,2024年网信部门受理相关举报超5000万件,严重影响网络生态。网信办将完善法律法规,推动形成监管、企业履责、网民自律的多元共治格局,营造清朗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