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5日发生了什么改变世界的大事?
你还记得三年前那个看似普通的周日吗?那天早上你可能在睡懒觉、刷手机,但世界正在发生一件影响至今的大事。2020年1月5日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个日子会被记入历史?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件事儿。
那天最重磅的新闻就是武汉市卫健委首次公开通报不明原因肺炎病例。通报说发现27例病例,其中7例病情严重。现在回头看,这简直就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啊!当时通报写得特别谨慎,说"未发现明显人传人证据",可后来事情发展完全超乎所有人想象。
这事儿得从更早说起。其实2019年12月就有医生发现异常了,医生他们12月底就在微信群发过警示。但直到1月5日才第一次官方通报,这个时间差后来引发了很多讨论。通报出来后,网上讨论可热闹了,有人说就是普通流感不用慌,也有人觉得事情不简单。
当时通报里提到的几个关键信息特别值得注意:所有病例都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联,患者主要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部分出现呼吸困难。现在想想这些症状太典型了,但当时谁能想到会演变成全球大流行呢?
通报出来后,武汉市倒是马上行动起来了。1月5日当天就做了这些事:关闭华南海鲜市场、对市场进行消毒、开始追踪密切接触者。但这些措施现在看来还是不够及时,毕竟病毒已经悄悄传播开来了。
最让人后怕的是,1月5日同一天,泰国报告了首例境外病例!这是个40多岁的中国女性,1月5日确诊,她1月2日就从武汉飞往泰国了。这说明啥?说明病毒早就在武汉传播了,而且已经跑到国外去了。但当时大家都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为啥1月5日这个通报这么重要呢?因为这是全球第一次正式确认新冠病毒的存在。虽然当时还没确定是新型冠状病毒,但这次通报相当于拉响了第一声警报。可惜的是,这声警报没引起足够重视,错失了早期防控的最佳时机。
咱们来看看当时专家们的反应。1月5日通报出来后,很多专家都表示要谨慎乐观。钟南山院士后来回忆说,他们1月6日就接到通知要组建专家组去武汉。但当时信息太少,专家们也很难做出准确判断。
普通老百姓的反应更有意思。我翻看了1月5日那天的微博和朋友圈,发现讨论这个话题的人其实不多。大家更关心的是春节怎么过、年终奖发多少。现在想想真是唏嘘,那时候要是多重视一点该多好。
1月5日之后发生了什么?接下来几天病例数快速增加,1月11日就出现首例死亡病例了。1月20日钟南山院士明确说存在人传人,1月23日武汉就封城了。你看,从1月5日到封城才18天,病毒传播速度远超预期。
现在回头看,1月5日的通报有哪些不足?风险提示不够强烈,说"未发现明显人传人"容易让人放松警惕。通报范围太小,就发在武汉市卫健委官网,很多老百姓根本看不到。还有就是应对措施不够果断。
这次事件给我们什么教训?早期预警太重要了,宁可小题大做也不能掉以轻心。还有就是信息公开要透明及时,让老百姓第一时间知道风险。另外就是要相信科学,不能因为怕引起恐慌就隐瞒信息。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当时1月5日就采取更严格的措施会怎样?这个问题专家们也讨论过。有人认为如果当时就封城、全面检测,可能能把疫情控制在武汉。但也有人说,那时候病毒特性还不清楚,贸然采取极端措施可能适得其反。
1月5日这个日子在公共卫生史上有什么意义?它标志着人类与新冠病毒斗争的起点。后来WHO把1月5日定为疫情开始的时间节点,所有统计数据都从这天开始计算。所以说,这天虽然当时不起眼,但确实改变了世界。
这次事件对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启示?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风险意识。平时要多关注官方信息,遇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还有就是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你看戴口罩、勤洗手这些习惯就是从那时候开始强化的。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1月5日之前病毒就已经存在了,为啥非要选这天作为关键节点呢?这个问题特别好。主要是因为这天是官方首次正式通报,有了书面记录。在科学研究中,这种正式记录特别重要,比小道消息靠谱多了。
最后说说我个人的感受吧。现在回想2020年1月5日,感觉就像暴风雨前的平静。那天之后,全世界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戴口罩、健康码、核酸检测这些词儿,在那天之前我们想都想不到会变成日常。
这件事也让我明白,历史性时刻往往就藏在普通的日子里。1月5日那天可能没人觉得特别,但现在回头看,那就是一个时代的转折点。所以说啊,生活中真的要多留心官方信息,特别是这种公共卫生方面的通报。
要说这件事最大的教训是什么?我觉得就是对未知病毒要保持敬畏。科学家们后来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比非典狡猾多了,潜伏期就能传染,还有无症状感染者。这些特性在1月5日那天谁能想到呢?所以啊,面对新发传染病,宁可谨慎过头也不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