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认证号码10000个真实有效数据真的存在吗?
你是不是也在网上看到过"出售10000条实名认证数据"的广告?心里犯嘀咕这玩意儿到底靠不靠谱?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说实话啊,作为一个混迹互联网多年的老司机,看到这种广告第一反应就是:假的吧!但为啥还有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上当呢?这事儿还真得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啥叫实名认证数据。简单来说就是包含真实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这些敏感信息的组合。现在网上流传的所谓"真实数据",99%都是骗子编的。你想啊,正常人谁会把自己身份证号到处乱扔?更别说一次性搞到上万条了,这不是开玩笑嘛!
那些号称"内部渠道获取"的数据贩子,十个有九个半都是骗子。他们常用的套路就是先给你看几条样本数据,等你付了钱就拉黑跑路。更损的是有些骗子会卖给你一堆乱码,美其名曰"加密数据",等你发现上当了人都找不着了。
咱们来分析分析这些数据的来源。正规渠道的数据,比如银行、运营商这些,都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员工要是敢泄露,分分钟就得吃牢饭。所以啊,那些说"银行内部流出"的,纯属扯淡。除非是黑客攻击,但那种数据也不会这么便宜卖给你对吧?
再说说这些数据的质量。就算真有人卖,你敢买吗?第一,这些数据可能早就过期了,身份证号是真的但人都换号了。第二,很多都是拼凑的,名字和身份证对不上。第三,最可怕的是可能买到的是钓鱼数据,专门等着抓买家的。
现在网上流传的数据来源主要有这么几种:一种是爬虫抓取的公开信息,比如某些网站泄露的用户名密码;另一种是黑产从业者自己编的假数据;还有极少数是真实泄露但被转卖多次的数据。但不管哪种,要一次性搞到10000条真实有效的,概率跟中差不多。
咱们来算笔账。假设一条实名数据卖10块钱,10000条就是10万。要真有这好事,骗子为啥不自己用这些数据去注册账号薅羊毛?非要便宜卖给你?这不合理啊!所以看到这种广告,直接划走就对了,千万别动心思。
再说说买这玩意儿的法律风险。根据《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都是违法行为。轻则罚款,重则坐牢。去年就有个案例,有人花5000块买了2000条数据,还没用就被抓了,最后判了三年。你说冤不冤?
那有人要问了,我做业务确实需要大量实名数据怎么办?正确做法是找正规渠道。比如做实名认证可以接支付宝、微信的认证接口;做营销可以找运营商做精准投放。虽然贵点,但合法合规啊。总比买了假数据还被抓强吧?
咱们再说说怎么识别这些骗局。首先看价格,太便宜的肯定有问题;其次看支付方式,要求微信转账、比特币的基本都是骗子;再看卖家信息,连个固定联系方式都没有的千万别信;最后看数据样本,可以随机抽几条自己验证下真实性。
其实很多买数据的人也是被逼无奈。现在做啥业务都要实名制,没数据寸步难行。但越是这样越要冷静,不能病急乱投医。建议可以先从小规模真实用户做起,慢慢积累。虽然慢点,但心里踏实啊。
那些号称"包过各种认证"的数据更要小心。现在各大平台的风控系统都很智能,批量注册很容易被识别出来。轻则封号,重则牵连整个业务。去年有个做社交APP的,买了5000条数据注册账号,结果整个APP都被下架了,损失惨重。
咱们来聊聊数据贩子的套路。他们通常会营造紧迫感,比如"最后1000条,卖完涨价";或者假装很专业,给你看各种"后台截图";还有的会伪造交易记录,显示很多人购买。这些都是心理学套路,专门针对着急用数据的人设计的。
如果真的不幸被骗了怎么办?首先保留所有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其次立即报警,虽然追回钱的可能性不大,但至少能让骗子不那么嚣张;最后吸取教训,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多长个心眼。
有人可能会说,我看到有人确实买到了真实数据啊。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要么是托儿,专门演戏给你看的;要么是极少数真实案例,但后续肯定会被追查。要知道现在国家对个人信息保护越来越重视,买卖双方都跑不掉。
咱们换个角度想想,如果你的个人信息被人拿去卖了,你气不气?将心比心,这种损害他人利益的事还是别干了。做业务还是要走正道,虽然可能慢一点,但走得稳啊。那些靠买数据起家的,最后有几个能做长久的?
最后给新手小白几个忠告:第一,天上不会掉馅饼,太好的事儿多半是坑;第二,违法的事千万别碰,挣再多钱也没命花;第三,业务发展要循序渐进,别老想着一口吃成胖子;第四,遇到拿不准的事多问问懂行的人。
其实写这篇文章也挺纠结的,既想告诉大家真相,又怕被某些人说我挡了财路。但想想还是得说,毕竟看到那么多人上当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做互联网这么多年,见过太多人因为贪小便宜吃大亏的案例了。
小编觉得啊,与其整天琢磨怎么搞到实名数据,不如想想怎么把产品做好。用户又不是傻子,好东西自然有人用。你看那些成功的互联网公司,哪个是靠买数据起家的?都是实打实做出来的口碑。这话可能有些人不爱听,但事实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