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房贷利率到底怎么算?

最近是不是总听身边人说"房贷利率降了"?打开手机又看到各种"LPR下调"的新闻,但具体怎么回事完全搞不懂?别着急,今天咱们就用最直白的大白话,把2022年房贷利率那些事儿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保证看完这篇,你也能跟银行经理聊得有来有回!

先说说最基础的,房贷利率现在主要分两种:固定利率LPR浮动利率。固定利率好理解,就是签合同时说好5.88%,未来20年都按这个数还。而LPR浮动利率就像坐过山车,会跟着央妈发布的LPR值上下浮动。2022年之后新办的房贷,清一色都是LPR浮动利率了。

这里要划重点了!LPR全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每个月20号由18家银行凑在一起商量出来的。它又分1年期和5年期两种,房贷看的是5年期以上LPR。2022年整年这个数从4.65%降到4.3%,所以确实省了不少利息钱。

但注意啊,你的实际房贷利率可不是直接按LPR来。银行会在LPR基础上加点,比如LPR是4.3%,银行加80个基点(0.8%),那你的利率就是5.1%。这个加点数是签合同时就定死的,以后雷打不动。

说到这儿可能有朋友要问:那我2020年办的房贷现在能改吗?分情况!如果当初选了固定利率,那就只能眼红别人降息;要是选了LPR浮动利率,每年1月1日或者贷款发放日就会自动调整。不过要提醒下,重新定价日前两个月LPR没变化的话,当年利率就不会变。

咱们来算笔账更直观。假设贷款100万30年等额本息,利率从5.88%降到5.1%,月供能少还小500块!30年下来省出辆宝马3系。不过要注意三点:第一,公积金贷款不跟着LPR走;第二,二套房的加点数通常更高;第三,信用记录不好的可能被银行额外加点。

运气测试

说到计算方式,其实手机银行APP都有现成计算器。但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对吧?等额本息的公式长得能当绕口令:月供=[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别慌!记住三点就行:第一,月利率=年利率÷12;第二,先还利息后还本金;第三,总利息会比等额本金多

等额本金就简单多了,每月还的本金固定,利息逐月减少。公式是:月供=(贷款本金÷还款月数)+(贷款本金-已还本金累计额)×月利率。适合前期还款压力小,想省总利息的朋友。不过头两年月供会比等额本息高出一截,要量力而行。

2022年还有个特殊情况,就是首套房利率下限可以突破LPR。5月央行发话允许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到LPR减20个基点,也就是4.1%。但别高兴太早,这个要看当地政策和银行脸色。像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基本没见到4.1%的。

说到提前还款,2022年特别多人扎堆去银行还贷。这里提醒下:还款满一年才能申请提前还贷,不然要交违约金;部分提前还贷后有两种选择,要么缩短年限月供不变,要么保持年限减少月供;全部结清要记得办理解押手续。

最近总有朋友问:LPR还会继续降吗?这个真说不准。看经济形势的话,2023年确实有可能再降。但要注意,LPR已经处在历史低位了,万一哪天经济过热,央妈也可能反向操作。所以别光等着降息,该出手时就出手

溜须拍马打一生肖

说到转贷,2022年不少中介打着"高利率转低利率"的旗号招揽生意。这里要泼盆冷水:经营贷置换房贷是违规操作;过桥资金成本可能吃掉你的节省的利息;银行查出来有权要求提前还款。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对于准备买房的新手,记住2022年的利率政策:首套房最低4.1%起(LPR-20BP),二套房最低4.9%起(LPR+60BP)。不过具体能拿到多少,还得看你的征信报告收入流水银行额度。建议多跑几家银行比比价。

说到银行选择,国有大行利率通常更透明,但审批严格;股份制银行可能给出更低利率,但要注意隐藏费用;城商行对本地客户更友好。重点看两点:一是加点数能不能谈下来,二是放款速度快不快。

最近遇到个典型案例:王女士2020年贷款时利率5.65%,当时选择LPR浮动利率,加点100BP。2022年LPR从4.65%降到4.3%,她的利率就变成5.3%了。虽然加点数没变,但跟着LPR下降还是省了钱。这就是浮动利率的好处。

网上测名字打分

再来说说固定利率转LPR这个历史遗留问题。2020年批量转换时很多人没注意,现在后悔想转回来?不好意思,机会只有一次。不过说实话,从长期看LPR大概率比固定利率划算,毕竟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是大趋势。

有个冷知识:公积金贷款利率2022年也降了!首套从3.25%降到3.1%,二套从3.575%降到3.325%。虽然降幅不大,但蚊子腿也是肉啊。组合贷的朋友记得两边利率都要关注。

最后提醒下,签贷款合同时要瞪大眼睛看三点:一是利率调整周期(是每年调还是每月调);二是重新定价日(选1月1日还是放款日);三是提前还款条款(违约金怎么算)。这些细节能帮你避开不少坑。

小编觉得啊,买房是人生大事,利率虽然重要,但更要看整体承受能力。月供别超过收入40%,留点应急资金,比单纯追求低利率实在多了。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你说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