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为宝宝取名发愁?这款免费起名神器能帮你吗?
各位准爸妈们,最近是不是被取名这事儿搞得头都大了?亲戚朋友七嘴八舌出主意,网上查来查去又怕重名,翻字典翻到手抽筋...说实话,现在谁还抱着本康熙字典取名字啊!今天就跟大家唠唠这个特别火的新生婴儿取名app,看看到底靠不靠谱。
先说个真事儿,我表姐去年生娃的时候,全家为取名吵了整整半个月。爷爷奶奶非要按族谱"志"字辈,姥姥姥爷坚持要带"雨"字,小两口自己又想搞个英文名混搭。最后实在没辙,她老公偷偷下了个起名软件,结果你猜怎么着?现在孩子叫"志轩",全家居然都满意!这事儿让我特别好奇,这些app到底有啥魔力?
先别急着下载,咱们得搞清楚这类app到底能干啥。简单来说就是输入生辰八字、父母期望、避讳字这些信息,然后它哗啦啦给你生成几百个名字。有些高级点的还能测五行、算笔画、看三才配置,甚至能预测名字对孩子运势的影响。听着挺玄乎是吧?但说实话现在年轻人就吃这套,总比找算命先生便宜方便。
我用过市面上七八款这类软件,发现它们主要分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纯免费的基础版,功能简单就生成名字;第二种是会员制的,要充钱才能看详细解析;第三种最坑,打着免费的旗号,结果测到一半弹出付费窗口。建议大家先用免费的试试水,别一上来就交智商税。
说到具体操作,其实特别傻瓜式。以某款下载量超百万的app为例:先选宝宝性别,再填出生时间(精确到小时),然后可以勾选期望选项,比如"聪明伶俐"、"健康平安"这类。最绝的是有个"避讳字"功能,把家里长辈名字里用过的字输进去,系统自动避开。整个过程不超过5分钟,比我表姐他们吵半个月效率高多了。
不过要提醒大家,这些app给出的名字有时候也挺雷人的。有次我试玩时输入"希望孩子成为科学家",结果生成了"牛顿""爱因斯坦"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名字。还有更离谱的,要求"名字带水",直接给我来个"水泵"...所以千万别完全依赖机器,最后还得自己把关。
现在说说大家最关心的免费问题。实测发现完全免费的app确实存在,但往往会在三个地方设门槛:一是名字解析要付费看,二是好名字要解锁,三是每天生成次数有限制。这里教个小技巧,可以多下几个app轮流用,反正生成的名字够多就行,没必要在一个软件上花钱。
特别要提醒安卓用户注意权限问题!有些起名app会要求访问通讯录、位置这些完全没必要的权限。我见过最夸张的要读取短信记录,美其名曰"分析语言习惯"...大家安装时一定要擦亮眼睛,别名字没取好反倒泄露隐私。
说到隐私,最近有个新闻挺吓人的。某款起名软件被曝出收集用户输入的家族信息,包括父母姓名、祖籍这些,然后转手卖给做家谱生意的公司。虽然不涉及银行卡密码这种敏感数据,但想想也挺膈应的。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别在app里填真实详细信息,生辰八字用个大概时间就行。
可能有人要问了:这些软件生成的名字靠谱吗?说实话,比街头算命先生科学多了。正规的app都有姓名学专家参与开发,数据库包含上万古籍记载的吉字,还会参考最新户籍重名数据。不过要注意,不同软件算法不同,同一个八字在不同app里可能给出完全相反的建议...
我专门对比过三个主流app对同一生辰的解析:A软件说五行缺木要补,B软件说八字忌木不能用,C软件又说木能生火大吉...看得我头都大了。后来请教了懂行的朋友,才知道这些算法本来就有不同流派,就跟中医诊脉似的,没有绝对的对错。
说到流派差异,给大家科普个小知识。目前市面上的起名软件主要分三才五格派和八字五行派两大阵营。前者注重名字笔画数理,后者侧重生辰八字补缺。没有孰优孰劣,关键看你自己更信哪套理论。不过我发现个有趣现象,南方人普遍偏爱五行派,北方人更认笔画数理。
最近还冒出些打着AI旗号的新款app,号称能预测名字对孩子未来的影响。这个就纯属扯淡了,我试过输入"马云"这个名字,系统居然说"财运平平,建议改名"...大家千万别被这些伪科学功能忽悠,取名说到底是个心意,别指望靠名字逆天改命。
其实用这类app最大的好处是开拓思路。咱们普通人翻字典能想到的无非是"浩宇""诗涵"这种常见名,但软件能组合出"砚清""鹿鸣"这种既特别又不突兀的名字。我邻居家双胞胎就从app里挑了"知夏""闻秋"俩名字,听着就很有意境对吧?
不过要注意避免走向另一个极端——追求过度独特。有些家长专挑生僻字,结果孩子从小到大都在教别人念自己名字。我见过最夸张的叫"龘靐齾",考试时光写名字就得五分钟...软件里通常有个"重名查询"功能,建议选那些重名率在10%左右的名字,既特别又不至于太另类。
再说个实用技巧:可以把app生成的名字放到搜索引擎里查查。有次系统推荐了个很好听的"青玥",结果一搜发现是某小说里的反派角色...还有像"子腾"这种看着挺文艺的名字,念快了容易变成"子疼",这些坑都能提前避开。
最后说说我的使用心得吧。这类app最适合两种人:一是完全没头绪的新手爸妈,至少能获得几百个备选;二是家里意见不统一的,把软件结果当裁判,省得伤和气。但千万别把它当圣旨,生成的名字要过三关:念着顺口不?写着顺手不?听着顺耳不?
其实说到底,取名这件事心意比算法更重要。软件再智能也抵不过父母的爱意,哪怕最后没用app取的名字,这个寻找的过程本身就很美好。就像我表姐说的,现在每次喊孩子"志轩"都会想起当初全家一起翻软件的场景,这大概就是科技带来的温暖吧。
对了,最近发现有些app开始搞名字故事生成功能。就是你选定名字后,它能自动生成这个名字的寓意小故事,等孩子长大可以讲给他听。这个创意我觉得挺走心的,虽然故事模板化严重,但总比干巴巴解释"轩是气宇轩昂的意思"来得生动。
小编个人觉得啊,科技发展到现在,连取名这种传统事情都有了新玩法。虽然老一辈可能觉得不够严肃,但对年轻人来说,能在手机上轻松搞定的事,何必搞得那么沉重呢?当然最终用不用软件取的名字,还是各位爸妈自己拿主意,毕竟...孩子是亲生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