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是什么节日?揭秘平安夜的温暖传统
街角的橱窗开始挂起彩灯,超市里响起《Jingle Bells》的旋律,年轻人偷偷准备着包装精美的苹果——这些信号都在提醒我们,平安夜要来了。但你知道吗?这个充满温情的节日,背后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平安夜的英文名是Christmas Eve,直译就是"圣诞前夜"。中文之所以叫"平安夜",其实和一首世界闻名的歌曲有关。1818年,奥地利小镇奥本多夫的教堂管风琴坏了,神父约瑟夫·莫尔临时创作了德文诗歌《Stille Nacht》(寂静的夜),配上吉他伴奏在圣诞弥撒上演唱。这首歌后来被翻译成300多种语言,中文版"平安夜,圣善夜"的译名让这个夜晚从此有了"平安"的寓意。
追溯历史会发现,平安夜的习俗是不同文化慢慢融合的结果:
最有趣的当属圣诞老人形象的演变。4世纪土耳其主教圣尼古拉的故事,荷兰移民的"Sinterklaas"传说,再加上1931年可口可乐广告中红衣白须的老爷爷形象,最终拼凑成今天全球统一的圣诞老人模样。
虽然平安夜不是中国传统节日,但改革开放后逐渐流行起来,形成了独特的本土化庆祝方式:
记得2006年北京新天地商场用10万只LED灯打造圣诞树,创下吉尼斯纪录;2018年上海某快递公司统计,平安夜当天送出超过200万个"平安果"——这些数据都说明平安夜在中国的影响力。
如果你想在朋友聚会时展现见识,这些冷知识会很实用:
不同国家的平安夜晚餐各具特色,但都蕴含着美好寓意:
在中国北方,不少家庭会包饺子;南方则流行吃火锅,热气腾腾中透着团圆的气氛。上海老克勒们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红房子西餐厅的圣诞火鸡套餐要提前一个月预订,吃一顿相当于普通工人半个月工资。
窗外的雪静静落下,房间里圣诞树上的彩灯明明灭灭。无论你是在拆礼物、吃大餐,还是只是普通地度过这个夜晚,平安夜最珍贵的永远是那份期待奇迹的心情——就像《极地特快》里说的:"圣诞老人是否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