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分数线到底怎么查?各省录取标准有啥门道?
哎呦喂,每年高考季最让人抓狂的就是查分数线了对吧?特别是2017年那会儿,手机查分还没现在这么方便,好多家长学生都跟无头苍蝇似的到处问。今天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这事儿,保证让你看完明明白白的!
首先啊,得搞清楚高考分数线到底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就是各个大学在你省招生的最低分数门槛。比如说北大在你们省理科要650分,那你考649就凉凉了。但这里头门道可多了去了,光是分数线就分好几种类型,咱们慢慢唠。
最关键的几种分数线你得知道:
说到查2017年的分数线,现在回头看其实方法挺多的。最靠谱的当然是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不过那会儿很多地方的网站做得跟迷宫似的,找半天都找不到入口。我当时帮亲戚查分的时候,光是一个省的页面就点了七八个链接才找到。
还有个办法是直接打电话到当地教育局,虽然现在听着挺老土的,但在2017年这招特别管用。我记得有家长专门做了个小本本,把各省教育局的招生办电话都记下来了,跟搞情报工作似的。
现在说个特别重要的事儿——不同省份的分数线完全没法直接比较!江苏400分可能能上985,放河南可能连二本都够不着。这是因为各省考卷难度不一样,招生计划也不一样。所以千万别听人说"我表弟考了多少分上了啥学校"就觉得自己也行,这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说到各省录取标准,这个就更复杂了。像山东、河南这些高考大省,分数线普遍高得吓人。而北京、上海这些地方,本地高校给本地考生的名额多,分数线自然就友好多了。不过2017年那会儿已经开始搞全国卷了,有些省的分数线就开始慢慢靠拢了。
给大家列几个2017年比较有代表性的省份分数线感受下:
看到没?江苏总分才480分,所以他们的分数线看着低,其实换算成750分制一点都不低。这就是为啥我说不能光看数字,得了解背后的评分体系。
那会儿还有个特别坑爹的事儿,就是各种野鸡网站冒充官方查分渠道。2017年就爆出过有网站收钱帮查分,结果给的完全是假数据。所以千万记住,查分认准两个地方: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和就读的高中,其他渠道都可能有猫腻。
说到录取标准,除了分数线还有很多影响因素。比如少数民族加分、竞赛保送、特长生这些特殊渠道。2017年那会儿加分的项目还挺多的,现在很多都取消了。所以如果你现在回头看2017年的录取情况,会发现有些低分录取的案例,那多半是走了特殊渠道。
这里要特别提醒复读生注意:每年分数线波动其实挺大的!别觉得去年某个学校录取线是550,今年考551就稳了。高校录取线就像股票似的,会受到报考人数、招生计划等各种因素影响。2017年就有学校因为突然火了,分数线比前一年暴涨30多分。
说到查分技巧,2017年那会儿智能手机还没现在这么普及,很多人都是去网吧查的。但网吧电脑安全性堪忧啊,经常有键盘记录病毒。所以如果非要去网吧查,记得查完马上改密码,别用简单密码,最好开个手机验证。
现在回答个核心问题:为啥同一个大学在不同省分数线差这么多? 这主要是因为高校在各省的招生计划是单独制定的。比如清华在北京招300人,在河南可能只招50人,那自然北京的分数线就会低一些。这就是所谓的高考地域差异,也是为啥总有人说高考不公平。
还有个常见误区是觉得分数线高的学校就一定好。其实不是的!有些专业性强的高校分数线可能不高,但业内认可度特别高。比如2017年有些政法类院校的法学专业,分数线可能比同城的985还高,这就是专业热度的影响。
对于压线考生来说,2017年那会儿有个特别实用的技巧叫"冲稳保"志愿填报法。简单说就是前几个志愿冲一冲分数线稍高的学校,中间填和自己分数匹配的,最后一定要填几个保底的。这个方法到现在都不过时,特别适合分数不上不下的考生。
最后说说艺术生和体育生的情况。这类考生的分数线计算方式完全不同,是文化分和专业分按比例折算的。2017年那会儿很多艺术类院校的文化分要求特别低,200多分就能上本科。不过现在政策收紧了,文化课要求也提高了。
其实啊,现在回头看2017年的高考,最大的感受就是信息化程度跟现在没法比。那会儿查个分数线都得折腾半天,现在手机一点就出来了。不过万变不离其宗,掌握正确的查分渠道和理解分数线背后的逻辑才是关键。
小编觉得啊,高考这玩意儿说到底就是个数字游戏。分数线再重要,也比不上考前踏踏实实复习来得实在。与其纠结去年的分数线,不如多刷几套题更靠谱。毕竟分数够高,啥分数线都不怕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