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说到咱们中国的国家主席,你知道从建国到现在都有谁当过吗?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真要细说起来,里面可有不少门道。今天咱们就来好好唠唠这个话题,保证让你听完之后明明白白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知道这个有啥用啊?其实啊,了解历任国家主席就像看一部活生生的中国现代史。每个主席在任期间都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从建国初期的百废待兴,到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再到现在的伟大复兴。而且啊,主席这个职位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当的,能当上主席的都是为国家做出过重大贡献的人物。
咱们得先搞清楚,国家主席这个职位不是一开始就有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实行的是集体领导制,那时候叫中央人民主席。后来1954年第一部宪法颁布,才正式设立国家主席这个职位。不过中间有段时间这个职位还被取消过,直到1982年才重新恢复。你看,这里头就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说到第一任国家主席,那必须是毛泽东啊!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主席以全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搞建设,可不容易了。不过有意思的是,毛主席后来主动提出不再连任,这个咱们后面再说。
毛主席当国家主席那会儿,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比如第一个五年计划啊,社会主义改造啊,还有后来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虽然现在回头看有些做法可能值得商榷,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为国家发展打下了基础。毛主席在1966年主动提出不再连任国家主席,专心搞党的工作,这个决定也挺有意思的。
毛主席不连任之后,1959年4月,刘少奇当选为第二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同志可是咱们党的老革命了,从工人运动起家,一路干到国家主席。他在任期间提出了很多经济建设方面的主张,比如著名的"三自一包"政策。不过后来在文革中受到冲击,1968年被撤销了国家主席职务。
刘少奇当国家主席那会儿,中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刚过,经济需要恢复。他主张搞活经济,提出了"三自一包"(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的政策。这些政策现在看来挺超前的,但在当时引起了很大争议。他还主持制定了《工业七十条》,对整顿工业企业起了很大作用。
从1966年文革开始到1982年,国家主席这个职位实际上是被取消了。这段时间里,中国没有正式的国家元首,国家事务由中央和国务院负责。这个安排一直持续到1982年宪法修改,才重新恢复了国家主席的设置。
这个说来话长。文革开始后,国家政治生活陷入混乱,很多国家机关都不能正常运转。1975年宪法干脆取消了国家主席的设置,把相关职权分散给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直到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才在1982年宪法中恢复了国家主席制度。
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重新设立了国家主席职位。这个决定可不是随随便便做的,是经过反复讨论的。恢复国家主席制度,主要是为了完善国家机构设置,更好地开展外交工作,同时也符合国际惯例。
跟1954年的设置相比,1982年恢复的国家主席制度有几个重要变化:
这些变化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成果。
1983年6月,李先念当选为恢复设置后的首任国家主席。李先念同志是老一辈革命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就立下过赫赫战功。改革开放后,他积极支持经济建设,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在任期间,中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李先念当国家主席那会儿,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他主要做了这么几件大事:
可以说,他为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