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中药名字都这么好听?什么"当归"啊、"半夏"啊、"茯苓"啊,念起来就跟念诗似的。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些藏在药柜里的"文艺青年",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这事儿得从老祖宗说起。古代文人雅士看病抓药,觉得"大黄"、"黄连"这种名字太土,就开始给药材起文艺范儿的名字。慢慢地,这些名字就流传下来了。比如:
下面这些名字,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能当网名用:
古人特别喜欢用季节给药材起名:
有些中药名背后藏着特别浪漫的传说。比如"相思子",听着就让人想起"红豆生南国"这句诗。还有"合欢",这名字取得,分明就是在说小两口恩恩爱爱嘛!
更绝的是"王不留行",这名字霸气吧?听着就像个武侠小说里的大侠。其实它是一种活血通经的药,意思是"连大王都留不住它",形容药效来得快。
可能有人要问了:"这么多好听的名字,记不住怎么办?"别急,小编教你几招:
比如"金银花",这名字多直白啊,金是黄色,银是白色,说的就是这种花会从白色变成黄色。再比如"鸡血藤",切开真的会流出像鸡血一样的红色汁液。
Q:为什么现在很少有人用这些中药名当名字了?
A:这事儿挺有意思的。你想啊,要是给孩子起名叫"大黄",听着跟叫"狗蛋"似的;叫"黄连"吧,又太苦了。不过像"紫苏"、"白芷"这些名字,现在还真有人用。
Q:中药名和西药名差别怎么这么大?
A:西药名都是什么"阿司匹林"、"头孢"之类的化学名,听着就冷冰冰的。中药名可都是经过文人加工的艺术品,就跟给自家孩子起名似的,怎么好听怎么来。
最后分享几个小编个人特别喜欢的药名:
看完这些,是不是觉得中药名特别有意思?下次去药店,不妨多留意一下这些藏在药柜里的"诗词大会",保准让你对中药有个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