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唐河县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11月28日,县召开第四季度经济工作推进会,县委书记李明远在会上强调,要聚焦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三大主线,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会议通报了1-10月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6.2%,主要经济指标稳居南阳市前列。

位于产业集聚区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今日完成主体封顶。该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300亩,预计明年6月投产,可带动就业800余人。项目负责人王建军介绍:"我们采用了德国进口的自动化生产线,产品将供应比亚迪、特斯拉等知名车企。"与此唐河港多式联运枢纽工程已完成航道疏浚工作,新购置的2艘500吨级货轮已抵达码头。

县招商局今日与深圳某科技集团签订智能家居生产基地投资协议,项目总投资5.3亿元。这是本月签约的第三个超亿元项目。据统计,今年前11个月,全县新签约项目47个,总投资额达86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招商局局长张伟表示:"我们建立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服务机制,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产。"

眼下正值冬小麦田间管理关键期,县农业农村局组织50名农技人员分赴各乡镇开展技术指导。在源潭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农技站站长刘建国正在讲解:"今年墒情较好,但要特别注意防治纹枯病,建议每亩追施尿素10公斤。"据悉,全县86万亩冬小麦长势良好,一二类苗占比达92%,较去年同期提高3个百分点。

在特色产业方面,唐河红薯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进展顺利。今日,县市场监管局对申报使用地理标志的12家企业进行现场核查。桐寨铺镇的红薯粉条加工厂里,工人们正在包装发往郑州的订单。厂长李国强说:"有了地理标志保护,我们的产品每斤能多卖2块钱,今年销售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老黄历2022

走进毕店镇张心一村,新硬化的村道两旁栽种着石楠树,垃圾分类亭摆放整齐。村民张大爷说:"现在村里有了保洁员,家家户户都配了垃圾桶,环境比以前好多了。"今年全县完成户厕改造1.2万户,新建农村公厕86座,创建省级人居环境示范村3个。县住建局局长周明表示:"我们建立了'县督导、乡负责、村落实'的三级联动机制,确保整治成果长效保持。"

县民政局今日启动"暖冬行动",为特困群众发放棉被1200床、羽绒服800件。在城郊乡敬老院,78岁的王奶奶试穿新棉衣时说:"这衣服又轻又暖和,想得真周到。"县医保局开展"医保政策进社区"活动,现场为200余名群众办理慢性病卡申领。数据显示,今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6%,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到60%。

属相配对打分

教育方面,唐河一高扩建项目今日举行教学楼封顶仪式。该项目新增36个教学班,可容纳1800名学生。校长陈志远介绍:"我们同步建设了智慧教室、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明年秋季开学就能投入使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惠及学生5.6万人,食堂供餐率达到100%。

今日上午,县综治中心举行"平安唐河"建设推进会。书记赵刚通报:全县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3.2%,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下降21.5%。在城关镇派出所,民警正在调试新配备的移动警务终端,所长马建军说:"这些设备可以实时查询人口信息,处理警情效率提高了一倍。

信访工作方面,县信访局创新推行"最多访一次"机制。今日共接待群众来访26批次,当场办结18件。来自苍台镇的张先生反映农田灌溉问题,工作人员立即联系水利局现场办公,承诺3天内解决。信访局局长刘芳表示:"我们建立了首接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群众满意率从年初的86%提升到现在的94%。"

在县文化馆,非遗传承人正在教授唐河剪纸技艺。学员小李兴奋地说:"我已经能剪出简单的窗花了,准备过年时装饰家里。"今年以来,全县开展非遗展演、戏曲下乡等文化活动120余场,惠及群众8万人次。图书馆馆长王丽介绍:"我们新建了3个城市书房,图书借阅量同比增长40%。

体育事业也取得新进展。今日,唐河县代表队在南阳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获得4金3银的好成绩。教练员张勇说:"这批队员每天坚持训练,今天的成绩是对他们努力的最好回报。"县教体局数据显示,全县现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86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38%。

属鸡2023年的运势及运程

夜幕降临,滨河景观带的灯光次第亮起。散步的市民三三两两,有说有笑。卖糖炒栗子的小贩热情招呼着顾客,空气中飘散着阵阵甜香。这座豫西南小城,正以它特有的节奏,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