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金马奖是什么金?看完这篇你就懂了!
哎,最近老听人聊金马奖,特别是1990年那届特别火。但你说1990年的金马奖到底是啥金啊?是纯金的?镀金的?还是就是个象征性的奖杯?这个问题可把不少刚接触电影奖的小伙伴给整懵了。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保证让你看完明明白白!
首先咱得搞清楚金马奖是干嘛的。简单来说,它就是华语电影圈里最牛掰的奖项之一,跟奥斯卡差不多级别。从1962年就开始办了,每年都搞一次。重点来了:金马奖这名字可不是随便起的,"金马"俩字取自金门和马祖,当年是为了鼓励电影工作者像驻守前线的将士一样奋斗。
那奖杯长啥样呢?是个奔腾的马的造型,特别有气势。不过说到材质...嘿嘿,这里就有意思了。早期的金马奖杯确实是实打实的金属做的,但具体是啥金属,每年还真不太一样。这就引出了咱们今天要讨论的核心问题:1990年那届到底用的啥材料?
1990年这届金马奖可不得了,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一年正好是金马奖第27届,赶上台湾电影新浪潮的黄金时期。重要看点:
这么重要的年份,奖杯肯定不能含糊对吧?所以组委会在奖杯材质上也是下了血本。据当年工作人员回忆,这届奖杯特别沉,拿在手里分量十足。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们最关心的就是这个。1990年的金马奖杯到底是啥做的?直接说答案:主体是铜质镀金,底座是木质的。没想到吧?不是纯金的!
为啥用铜镀金呢?其实原因很简单:
不过镀金层挺厚的,看起来金光闪闪特别唬人。而且铜本身也挺值钱的,再加上艺术价值,这奖杯现在要是拿出来拍卖,估计能值不少钱。
说到1990年金马奖,不得不提当年的获奖名单。这可是神仙打架的一届!咱们列个表看看:
看到没?都是些如雷贯耳的名字。特别是《悲情城市》,直接包揽了好几项大奖,牛到不行。
我知道你们肯定好奇,这镀金的奖杯现在能值多少钱?这个问题还真不好说...首先得看是谁拿的奖。要是张曼玉那个奖杯,估计拍卖能上百万。为啥?因为:
不过普通获奖者的奖杯可能就没这么值钱了,但怎么着也得值个几万块吧。毕竟这玩意儿的收藏价值在那摆着呢。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问了:金马奖和金像奖、金鸡奖有啥区别?这个问题问得好!咱们简单对比下:
看出来了吧?金马奖的覆盖面最广,所以含金量也最高。不过这些年因为政治原因,大陆影片不怎么参加了,这是后话。
绕了半天,咱们还是得回到1990年这届。为啥都说这届特别重要呢?原因可多了:
这么说吧,你要是学电影专业的,老师肯定得让你看这届的获奖影片。特别是《悲情城市》,现在都被捧上神坛了。
说到奖杯,你们知道这玩意儿是怎么做出来的吗?我查了资料,发现特别有意思:
整个过程得花好几个月,纯手工打造。所以每个奖杯都是独一无二的,就跟艺术品似的。难怪获奖者都那么珍惜。
我知道你们可能还有疑问,咱们来个快问快答:
问:1990年金马奖杯是纯金的吗?
答:不是,是铜镀金的。
问:为什么不用纯金?
答:成本太高,而且没必要,镀金的效果一样好。
问:现在的金马奖杯还是这样吗?
答:基本上没变,就是工艺更先进了。
这么一说是不是清楚多了?其实电影奖项的奖杯大多都是镀金的,纯金的太奢侈了。奥斯卡的小金人不也是镀金的嘛!
聊到这儿,给你们说点好玩的。1990年颁奖礼上发生了不少有趣的事:
这些幕后花絮现在看还挺有意思的,能感受到那个年代电影人的真性情。现在的颁奖礼反而没这么好玩了,大家都太端着。
可能有人好奇,这些电影是怎么评出来的?标准是啥?简单来说就是:
1990年这届特别看重艺术性,所以《悲情城市》这种文艺片能大获全胜。要是换成现在的标准,可能商业片也有机会。
话说回来,这么贵重的奖杯要怎么保养呢?我查了下资料,发现还挺讲究的:
难怪那些明星都把奖杯当宝贝供着,这玩意儿确实娇贵。镀金层要是掉了,那可就掉价了。
从1990年到现在,金马奖也变了不少。最大的变化就是:
这么一看,1990年还真是黄金时代,纯粹靠电影说话,没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因素。
看到这儿,可能有人做梦都想拿个金马奖。那普通人有机会吗?理论上是有可能的:
不过说实话,难度还是很大的。毕竟竞争对手都是专业选手,没两把刷子真不行。
最后说说收藏市场。金马奖杯在收藏界可是香饽饽,特别是90年代的这些:
不过市面上真品很少,大部分获奖者都自己珍藏了。偶尔流出一两个,立马就会被抢购。
要我说啊,1990年的金马奖杯虽然不是纯金的,但它的价值早就超出了材质本身。它代表的是华语电影的一个巅峰时刻,是无数电影人的梦想。现在回头看,那个金光闪闪的小马驹,承载的是一代人的电影记忆。材质什么的,真的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