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天干十二地支五行属性对照2023黄道吉日到底怎么用?

你是不是经常听到老一辈人说"今天日子好"或者"这个时辰不宜出门"?这些说法其实都跟咱们中国传统的老黄历有关。今天我就用最白话的方式,给完全不懂的小白讲讲这个十天干、十二地支、五行属性和2023年黄道吉日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一点一点来,保证让你看完就能明白个大概!

先说说最基础的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天干有十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些字你可能都见过,但具体什么意思可能就迷糊了。其实它们就是古人用来记录时间的符号,跟咱们现在用数字记年月日差不多。

天干地支组合起来就是咱们常说的"干支纪年",比如2023年是癸卯年。这个组合每60年循环一次,所以叫"六十甲子"。这个系统从商朝就开始用了,到现在得有3000多年历史了!你可能要问,这么老的东西现在还有啥用?嘿,用处可大了,特别是选日子的时候。

接下来说说五行。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每个天干地支都有对应的五行属性。比如甲、乙属木,丙、丁属火,子属水,丑属土等等。五行之间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反过来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个关系在选日子时特别重要。

那么2023年的黄道吉日是怎么选出来的呢?主要是看当天的干支组合和五行关系。比如要办喜事,最好选五行相生的日子;要动土建房,就要避开五行相克的日子。还要看当天的"神煞",就是一些吉神凶神的值日情况。听起来很复杂对吧?别急,后面我会用具体例子说明。

2023年比较适合结婚的日子有哪些呢?比如农历正月初六(癸卯年丙寅月甲午日),这天五行是水木、火木、木火,木火相生,是个好日子。再比如五月初八(癸卯年戊午月丙申日),火土、火火、火金,虽然火有点旺,但整体还算和谐。当然具体选日子还要看新人的生辰八字,这里只是举个简单例子。

文房四宝代表什么生肖

搬家选日子又要注意什么呢?首先五行上最好选土旺的日子,因为土主稳定。比如2023年三月初九(癸卯年乙卯月戊寅日),水土、木木、土木,木能克土,这个日子就不太适合搬家。而六月十八(癸卯年己未月壬戌日),水土、土土、水土,土气很旺,就比较适合。

开业选日子又不一样了,最好选财星当值的日子。2023年二月初二(癸卯年甲寅月丁亥日),水木、木木、火水,木火通明,是个开业的好日子。还要看当天的地支有没有带财的,比如巳、酉、丑是金局,主财;亥、卯、未是木局,主生长。

说到这里你可能要问:这些五行相生相克到底准不准啊?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从科学角度讲,这些说法确实没有实验数据支持。但从文化传承和心理安慰的角度看,它已经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现在很多人选日子,与其说是完全相信,不如说是求个心理踏实。

咱们再具体看看2023年每个月的好日子。正月宜嫁娶的日子有初五、初六、十二、十八;二月宜开业的日子有初二、初六、十二;三月宜搬家的日子有十一、廿三;四月宜出行的日子有初八、十六、廿四。注意这些只是大概参考,具体还要看时辰和个人八字。

时辰也很重要!一天分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两小时,都有对应的地支。比如子时(23-1点)属水,午时(11-13点)属火。办不同的事要选不同的时辰。比如结婚最好选巳时(9-11点)或午时,因为阳气最旺;丧事则多选酉时(17-19点)或亥时(21-23点)。

梦见自己在天上飞

你可能发现了,选日子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干支组合、五行生克、神煞值日、个人八字...所以现在很多人直接买本黄历或者用手机APP查。但了解这些基础知识,至少能让你看懂黄历上那些"宜"、"忌"是怎么来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冲"的概念。比如某天写着"冲鼠",意思是这天对属鼠的人不太利。这是根据地支相冲来的: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所以属鼠的人最好避开午日,属牛的人避开未日,以此类推。

2023年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日子呢?比如四月初五(癸卯年丁巳月癸巳日),三个"巳"重叠,火气太旺,容易引发口舌是非;七月初七(癸卯年庚申月戊申日),金气太重,不利感情。这些特殊日子黄历上一般都会标注出来。

现在回到最开始的问题:这些老黄历的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说实话,现代科学确实没法证明这些说法的准确性。但换个角度想,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的这些规律,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自然规律的朴素认识。比如春天宜嫁娶,可能是因为气候适宜;冬天不宜动土,可能是因为天寒地冻。

92年属什么的

如果你完全不信这些,当然可以按自己的计划来。但如果你要跟老一辈人打交道,或者做传统行业,了解这些常识还是很有必要的。至少能避免在一些重要场合因为"日子不对"而闹得不愉快。

最后说说怎么快速上手使用这些知识。我的建议是:先记住几个基本口诀,比如"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金,壬癸水";再记住地支的五行属性;然后下载个靠谱的黄历APP,对照着看几天,慢慢就能找到规律了。

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用黄历,更多是把它当成一种文化趣味。比如看到"今日宜吃火锅",就约朋友去吃一顿;看到"忌争吵",就提醒自己控制脾气。这么一想,老黄历倒是个不错的自我管理工具呢!

小编觉得啊,传统文化这东西,不必全信,但了解一下总没坏处。毕竟这些知识能流传几千年,肯定有它的道理在。用现代的眼光看,就当是多掌握了一套有趣的"生活算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