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走亲戚、返程上班、出门旅游...过完年是不是总觉得心里不踏实?老一辈总念叨"正月不出门,出门看黄历",这到底有没有道理啊?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个事儿,给那些刚接触这个的新手小白们好好说道说道。
先说个真事儿,我表弟去年大年初六就急着回深圳上班,结果路上连环追尾,车都报废了。后来我奶奶拿着老黄历一查,那天写着"忌出行"...这事儿整得,现在全家出门都要先翻翻老黄历。你说这是迷信吧,可有时候还真邪门儿!
为什么中国人这么讲究出门日子?这事儿得从老祖宗那会儿说起。古代人觉得日子有吉凶,跟现在的天气预报似的。他们认为好日子出门能带来好运,坏日子出门容易倒霉。这种观念慢慢就传下来了,现在很多农村地区还特别讲究这个。
那到底怎么看日子呢?我给大家整理了几个最常用的方法。首先就是看老黄历,上面会标注每天宜忌。比如"宜嫁娶"、"忌动土"这种。其次可以查通书,这个更专业些,会写清楚每天的吉时凶时。还有就是找算命先生给算,这个就比较贵了,一般人也用不着。
说到具体怎么选,我给大家列几个重点:
可能有人要问了,这些说法靠谱吗?说实话啊,这事儿见仁见智。我个人的看法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特别是出远门、办大事的时候,多注意点总没坏处。但也不用太较真,要是天天盯着黄历过日子,那也太累了。
现在网上有很多选日子的工具,输入你的生辰八字就能给你算出好日子。不过这些工具水平参差不齐,建议还是参考老黄历比较靠谱。我奶奶用的那本都快翻烂了,上面还记着家里每个人的生辰八字呢。
说到生辰八字,这个就有点复杂了。简单来说就是根据你的出生年月日时来推算运势。选日子的时候最好结合这个来看,因为同样的日子对不同人来说吉凶可能不一样。不过这个太专业了,一般人知道个大概就行。
那要是实在找不到好日子怎么办?别急,我教你几个化解的小方法。可以在身上带个护身符,或者选个吉时出发。比如早上5-7点是"卯时",被认为是吉时。还有就是可以请个平安符放在车上或包里。
说到这个,我想起去年我小姨搬家的事儿。本来选了个好日子,结果那天突然下暴雨。她就改到第二天了,结果第二天一看黄历,写着"诸事不宜"...最后没办法,找了个下午的吉时搬的。所以说啊,计划赶不上变化,太死板也不行。
现在年轻人可能觉得这些太老套了,但我发现身边很多90后也开始讲究这个了。特别是有孩子的,出门旅游都要先看看日子。这可能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吧,嘴上说不信,身体却很诚实。
那有人要问了,要是工作需要必须那天出门怎么办?这个好办,可以提前做些准备。比如提前去庙里拜拜,或者随身带些辟邪的东西。我认识个跑长途的司机,每次出车前都要在车上挂个平安结。
其实选日子这个事儿,最重要的是图个心安。就像考试前拜孔子,找工作前拜财神一样,都是给自己一个心理安慰。现代科学解释不了的事情,用传统方法来解决,也挺好的。
说到现代科学,有研究表明人的情绪确实会受到日期的影响。比如月圆之夜容易情绪波动,这个跟潮汐原理差不多。所以选个好日子出门,心情好了,事情自然就顺利了。
最后给大家分享几个我奶奶传授的小窍门:
其实说到底,选日子这个事儿就是个心理作用。你要是信,就认真选选;要是不信,就当个乐子看看。不过我觉得吧,传统文化能流传这么多年,肯定有它的道理。咱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就行了。
我个人的习惯是,出远门或者办重要事情的时候会看看黄历。平时上下班什么的就不讲究了。毕竟生活已经很累了,没必要给自己增加太多条条框框。你觉得呢?
对了,最近我发现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年轻人虽然不信这些,但结婚、搬家这种大事还是会找人算日子。这可能就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吧。就像过年要贴春联、吃饺子一样,已经成了习惯。
说到这儿,我想起去年我表姐结婚的事儿。本来选了个好日子,结果赶上疫情封控。最后只能改期,结果改的日子黄历上写着"忌嫁娶"...最后还是结了,现在过得也挺好。所以说啊,日子是死的,人是活的。
其实我觉得吧,选日子最重要的是结合实际情况。比如你要去谈生意,选个大家都方便的日子比选个黄道吉日更重要。毕竟现在社会节奏这么快,太讲究这些反而可能耽误事儿。
小编觉得,传统文化要传承,但也不能太迷信。选日子这事儿,信则有不信则无。关键是要把握好度,既尊重传统,又不被束缚。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