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出生的男孩女孩该怎么取名才能既好听又有深意?
你家是不是也有个1968年出生的长辈?想不想知道那个年代的人都叫啥名字?为啥现在听着这些名字特别有年代感?今天咱们就来唠唠1968年出生的人取名那些事儿,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先说说1968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那会儿正是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的时候,取名这事儿可讲究了。不像现在可以随便取个"子轩""梓涵",那时候的名字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你要是翻翻1968年的出生证明,保准能看到一堆"红"啊"军"啊"东"啊这样的字眼。
咱们先来看看1968年男孩取名的大热门。排第一的绝对是"建军",为啥?因为1968年8月1日是建军节啊!其次就是"卫东"、"向东"这类名字,都是跟着毛主席"东方红"的口号来的。再往下数,"国强"、"国栋"这些体现家国情怀的名字也特别多。
女孩名字就更有意思了。那时候最流行的女孩名前三甲是"红梅"、"卫红"和"丽华"。你发现没?都带个"红"字!这可不是巧合,那会儿讲究"又红又专",名字里不带点红色元素都不好意思出门。另外"淑兰"、"秀英"这类传统名字也还有市场,但明显不如"红"字辈的吃香。
说到名字的寓意,1968年的名字可都是实打实的有讲究。比如男孩名"建军",不光是为了纪念建军节,还寄托了父母希望孩子像军人一样坚强勇敢的期望。"卫东"就更直白了,保卫毛泽东嘛!女孩名"红梅"寓意像梅花一样坚强,还要保持红色思想,一个名字两层意思。

现在给大家列几个1968年特别有代表性的名字,咱们一起品品:
这些名字现在听起来可能有点土,但在当年可都是时髦货!你要是取个"子轩"这样的名字,保准被说成是"小资产阶级情调",搞不好还要挨批斗呢!
说到取名的忌讳,1968年可比现在严格多了。首先不能带封建色彩,像"福"啊"寿"啊这些字最好别用;其次不能太文艺,什么"雨"啊"墨"啊都不合适;最重要的是政治立场要正确,名字里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可能被曲解的字眼。
那会儿取名还有个特点,就是特别喜欢用双字名。单字名不是没有,但特别少。为啥呢?因为双字名能表达更完整的意思啊!像"卫东"就比单叫一个"东"字更有力量感,"红梅"也比单叫"梅"更能体现时代特色。
咱们再说说地域差异。虽然全国都在搞文化大革命,但不同地方取名还是有点区别的。比如北方更喜欢用"军"、"国"这类大气磅礴的字,南方则相对保留了一些传统元素,像"淑"、"玉"这类字在南方的名字里出现频率更高些。

有人可能要问了:1968年有没有人取特别另类的名字?还真有!不过特别少。我听说过一个案例,有对知识分子父母给孩子取名"思齐",取自"见贤思齐",结果被举报说是"向往资本主义",最后不得不改名叫"卫东"才算了事。
说到改名这事儿,1968年改名的可多了。很多人原本的名字因为"不够革命"都被迫改了。我认识一位阿姨,原本叫"静怡",多好听的名字啊,结果硬是被改成"红兵",现在提起来还一肚子气呢!
现在咱们来回答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1968年的名字都这么有时代特色?其实很简单,那是个政治挂帅的年代,取名这种事儿自然也要为政治服务。名字不光是个代号,更是政治立场的体现,谁敢在这事儿上马虎?
再说说这些名字的现状。现在1968年出生的人都五十多岁了,他们的名字成了时代的见证。有趣的是,很多人在改革开放后都把名字改回去了,或者给子女取了完全不同的名字。这种反差特别能反映时代的变迁。

要是你现在遇到一个叫"卫东"的中年人,八成就是1968年前后出生的。这些名字就像时间胶囊,一听就能猜到出生年代。不过说实话,比起现在那些烂大街的"梓涵""子轩",我反而觉得这些老名字更有辨识度。
最后给想了解那个年代取名文化的朋友一个小建议:可以去翻翻老户口本,或者问问家里长辈。你会发现每个名字背后都有故事,有的让人会心一笑,有的则让人唏嘘不已。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啊!
小编觉得,名字这东西说到底就是个代号,没必要太较真。1968年的名字再"土",那也是那个特殊年代的产物,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现在的人取名讲究个性,但过几十年回头看,说不定也会觉得现在的名字特别有时代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