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七月四日》:一个美国梦的破碎与重生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一天你坚信的一切突然崩塌了,你会怎么办?比如你从小被教育要爱国,要为祖国奉献一切,结果发现祖国欺骗了你...这就是《生于七月四日》要讲的故事。今天咱们就来掰开揉碎了聊聊这部让人看完心里堵得慌的电影。
这片子开头特别有意思,上来就是1950年代美国小镇的国庆游行,金发小男孩朗·科维克穿着小军装,满脸崇拜地看着退伍老兵。这个画面简直完美复刻了冷战时期美国人的集体记忆。但奥利弗·斯通这老狐狸,他就是要先给你看个"美国梦"的样板戏,然后再亲手把它砸碎给你看。
要理解这片子,得先搞懂越战背景。简单来说就是美国怕东南亚都变成共产主义,非要插手越南内战。但这场仗打得那叫一个稀里糊涂:
最坑的是美国当时满嘴跑火车,说什么"我们快要赢了",其实前线士兵每天都在送死。这就解释了为啥朗后来会那么愤怒——这不就是被人当傻子耍了吗?
年轻时的朗简直就是行走的爱国广告牌,你看他:
这段拍得特别讽刺,因为观众已经知道结局了,看他这么热血反而觉得心酸。
越南战场戏绝对是全片最致郁的部分:
注意看这里有个细节特别扎心:朗受伤时手里还死死攥着美国国旗...
回国后的遭遇比在越南还惨:
最绝的是那个退伍军人聚会场景,一群伤残老兵在唱"上帝保佑美国",唱得人心里发毛。
很多人看完会问:这电影是不是在反美?其实吧...它反的不是美国,而是任何形式的盲目爱国。斯通想说的是:真正的爱国不是无脑喊口号,而是敢于指出国家的错误。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为什么主角非要在七月四日出生?这日子选得太刻意了!美国国庆日出生,名字还叫"朗"(Ron,谐音"run"),这哥们的人生就是被绑在国家战车上的悲剧。
说真的,阿汤哥这次表演绝对颠覆形象:
据说他为了演瘫痪病人,整整半年坐着轮椅生活。这敬业精神,比现在那些流量明星强太多了。
电影改编自真人真事,但现实中的朗·科维克其实更惨:
看完这些你就会懂,电影其实已经手下留情了...
说实话,第一次看这片子的时候我差点没坚持看完——太压抑了。但后来想想,这种电影就像苦药,虽然难喝但是治病。现在好多战争片把打仗拍得跟打游戏似的,相比之下《生于七月四日》才是真的负责任的作品。它告诉我们:战争没有赢家,只有受害者。那些整天嚷嚷"打打打"的键盘侠,真该好好看看这部电影。
最后说个冷知识:电影里朗在墨西哥嫖妓那段戏,那个其实是导演奥利弗·斯通当时的女朋友演的...这操作也是没谁了。